跳转到内容

1850年代上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上海1850年代
上海历史年代
19世纪以前上海
1800年代上海
1810年代上海
1820年代上海
1830年代上海
1840年代上海
1850年代上海
1860年代上海
1870年代上海
1880年代上海
1890年代上海
1900年代上海
1910年代上海
1920年代上海
1930年代上海
1940年代上海
1950年代上海
1960年代上海
1970年代上海
1980年代上海
1990年代上海
2000年代上海
2010年代上海
2020年代上海
各年份上海 1850年1851年1852年1853年1854年1855年1856年1857年1858年1859年1860年

1853年左右估计上海已有广东人8万,其中广肇帮最多,潮州帮其次,雷钦惠梅帮最少。广肇帮中香山人最多,人数有两万多[1]。 受到小刀会的冲击,上海租界“华洋杂居”的格局形成,为日后的走向繁荣做下铺垫。

小刀会起义[编辑]

上海开埠以后,有大批来自广东福建籍水手来沪谋生,集中居住在小东门外十六铺地区。秘密会社小刀会活跃于这些广东福建籍水手中间。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同年9月7日,广东香山县刘丽川、福建人陈阿林等发动起义,占领上海县城,烧毁了上海县衙和海关等处,杀死上海知县袁祖德,囚禁了上海道台吴健彰(吴后来在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晏玛太的帮助下逃脱),建立“大明国”,总部设在今上海城隍庙旁豫园内的点春堂。1855年2月17日,小刀会退出上海县城。

泥城之战[编辑]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占领南京。4月12日,上海租界内的外国人迅速做出反应。在英、法、美三国领事的倡导下,召开上海租地西人大会,决议由侨民组织万国商团(义勇队),实行武装中立,以维护租界的安全。1854年4月4日,清军企图通过租界进攻占领县城的小刀会,万国商团在英、美海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强行阻止清军过界,史称泥城之战

工部局成立[编辑]

1854年7月11日,上海外国租地人举行大会,通过第二次土地章程,成立独立的市政机构——工部局,建立警察武装四马路巡捕房。

参考[编辑]

  1. ^ 上海香山人与香山文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山日报 2006-10-11(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