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女性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女性主义

女性主義主題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Bangladesh (2005)
女性主義(或稱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英语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騷擾性別歧視同性戀跨性別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残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玻璃天花板效應。而如強姦亂倫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更多关于女性主義...


特色条目

恋恋模范生But I'm a Cheerleader),又译《啦啦队长》,是1999年的一部讽刺喜剧电影。导演是詹米·巴比特Jamie Babbit),这是她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灵感来源于童年看到的关于性取向转换康复计划的文章。
更多關於「恋恋模范生」……


特色图片

舞妓
舞妓
作者:Daniel Bachler

舞妓(漢譯另有「舞伎」,日語原文為「舞妓」)是日本藝妓在見習階段時名稱,和藝妓一樣屬於表演艺术的女性工作者,工作內容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為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

更多關於舞妓……

当年今月

胡达·沙拉维(右)


特色人物

羅莎·路易絲·麥考利·帕克斯Rosa Louise McCauley Parks,1913年2月4日-2005年10月24日)是一位美國黑人民權行動主義者,美國國會後來稱她為「現代民權運動之母」。

當年實施吉姆克勞法,有白人與黑人分開座位的規定,在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因拒絕聽從公車司機詹姆斯.F.布莱克(James Blake)的命令,不肯將其使用的「白人座位」,讓位給一名白人乘客而被警方逮捕,從此一「佔」成名。這起非暴力反抗的行為引發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en),一場大規模反對種族隔離的運動。此外,這使參與聯合抵制的馬丁·路德·金開始在民權運動中引起注目。帕克斯已在全世界留下一筆永久遺產。


你知道吗

埃米·诺特

分类

维基专题

欢迎参与

你可以做

特色内容

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


主要话题

相关主题

其他主题

维基媒体计划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