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70年世界博覽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日本萬國博覽會
1970大阪世界博览会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標誌
概览
BIE分类綜合博览会
名称Expo 70
1970年萬國博覽會
主題「人类的进步和协调」
“Progress and Harmony for Mankind”
建筑Symbol Zone's space frame
面积330公頃(820英畝)
参观者64,218,770
参与展览
参展国78個參展國,另外4個國際組織
位置
国家 日本
城市大阪
园区吹田市
地理坐标34°48′31″N 135°32′6.8″E / 34.80861°N 135.535222°E / 34.80861; 135.535222
时间
获选1966年5月11日 (1966-05-11)
开幕1970年3月15日 (1970-03-15)
闭幕1970年9月13日 (1970-09-13)
綜合世博会次序
前次Expo 67 加拿大蒙特利爾
后次西維爾「發現的時代」世界博覽會 '92 西班牙西維爾
專業博覽會
前次聖安東尼奧博覽會英语HemisFair '68 美国聖安東尼奧
后次1971年世界博覽會英语Expo 71 匈牙利布達佩斯
园艺世博会次序
前次Paris 1969: 法國巴黎
后次Floriade (Netherlands) 1972: 荷蘭阿姆斯特丹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日本万国博覧会
假名にほんばんこくはくらんかい
平文式罗马字Nihon bankoku hakurankai
大韓民国
Kodak館 & 理光

1970年世界博覽會,正式名稱為日本萬國博覽會,簡稱大阪萬博Expo '701970年3月15日9月13日日本大阪府吹田市千里丘陵舉行,為期183日,是日本首次主辦的世界博覽會。主辦單位為「日本萬國博覽會協會」(今「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萬國博覽會紀念機構」)。

大阪万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和协调」,有7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参加,會場占地約350公頃,入场者多達6421万8770人次。会场由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设计。

展覽品[编辑]

  • 作為題目館一部分的太陽之塔,由岡本太郎的匠心建造。現在也保存下來,作為萬博紀念公園的標記。
  • 美國館展出了阿波羅計劃帶回來的月球石頭,成為話題。(1969年,阿波羅11號土產)
  • 松下馆进行展示的时间胶囊是将当时的各种物品合在一起,分为相同的两个埋在大阪城公园内。其中一个预定在5000年后的6970年开封。另外一个为了确认内装物体的状态,预备在2000年以后每隔100年开封一次。2000年按照原计劃进行了第一次开封。
  • 澳洲館閉幕後,移師三重縣四日市市重建,成為澳大利亞紀念館。
  • 當時領土僅於台澎金馬中華民國也以正式國名參加。中華民國館的建築由貝聿銘設計。

在萬博登場,其後普及的展品[编辑]

在萬博登場,但并未普及的展品[编辑]

出席人士[编辑]

當時的日本首相是長期執政的佐藤榮作(1964-1972年總理大臣)。萬國博覽會的博覽會秘書長鈴木俊一(後來的東京都知事)。為萬博會場提供綜合設計的是建築家丹下健三(鈴木和丹下的關係延續至新東京都廳舍)。

紀念發行物品[编辑]

紀念貨幣(100日圓白銅貨)
  • 紀念郵票
    • 7日圓、15日圓、50日圓三種,於1970年3月14日發行,1970年6月15日再度發行。
  • 紀念硬幣
    • 100日圓白銅幣,於1970年3月10日(7月9日追加發行)發行。

主題曲[编辑]

  • 你好,世界各国(世界の国からこんにちは)(演唱:三波春夫、作詞:岛田阳子、作曲:中村八大

其他主題曲[编辑]

  • 万国博音頭(作詞:三宅立美、補作詞:西沢爽、作曲:古賀政男
1966年發售。歌手是村田英雄,此曲不是競賽作品。

期間交通[编辑]

中華民國館模型(上)與入口(下)
前大会:

蒙特利爾萬國博覽會

一般博

日本大阪府

次大会:

塞維利亞萬國博覽會

参见[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