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亚历山大·谢列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谢列平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Шеле́пин
全联盟列宁主义青年共产主义联盟第一书记
任期
1952年10月30日—1958年3月28日
前任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米哈伊洛夫
继任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58年12月25日—1961年11月13日
总理尼基塔·赫鲁晓夫
前任伊万·谢罗夫
继任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
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62年11月23日—1965年12月9日
前任职位设立
继任职位废除
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任期
1967年7月11日—1975年5月22日
前任维克托·格里申
继任阿列克谢·希巴耶夫
个人资料
出生(1918-08-18)1918年8月18日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沃罗涅日
逝世1994年10月24日(1994歲—10—24)(76歲)
 俄羅斯莫斯科
国籍 苏联
 俄羅斯
政党蘇聯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
母校莫斯科大学
获奖
列宁勋章 列宁勋章 列宁勋章 列宁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红星勋章
保衛莫斯科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紀念列寧誕辰一百週年獎章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Шеле́пин,1918年8月18日—1994年10月24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苏联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克格勃主席、部长会议副主席、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等职务。[1]

生平[编辑]

  • 1918年8月18日出生于沃罗涅日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1934年3月加入共青团,担任高中团委书记。193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考入莫斯科车尔尼雪夫斯基学院俄语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философии, литературы и истории
  • 1936年-1939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学院历史系学习。期间,1938年12月-1939年,共青团莫斯科州索科尔尼基区委书记。
  • 1939年12月-1940年4月,苏联红军服役,参与苏芬战争。1940年加入联共(布)。
  • 1940年4月-1941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学院历史系学习。
  • 1940年10月-1943年,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督导员、军事体育部主任、团市委书记。曾参与选派敌后游击队员工作。
  • 1943年5月-1949年,共青团中央书记。
  • 1949年-1952年10月,共青团中央第二书记。
  • 1952年10月-1958年4月,共青团中央中央第一书记。曾负责领导世界民主青年联盟
  • 1958年4月-12月,苏共中央加盟共和国党委机关部部长。
  • 1958年12月-1961年11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59年3月3日,向尼基塔·赫鲁晓夫报告[2],核实了卡廷惨案中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枪杀的波兰人总人数为21,857人,为掩人耳目建议将这些人的个人档案全部销毁。
  • 1961年10月-1967年9月,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期间,1962年11月-1965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部长会议与苏共中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
  • 1967年7月-1975年12月,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 1975年12月-1984年,苏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副主席。
  • 1984年起退休。
  • 1994年10月24日于莫斯科逝世,享年76岁。葬于新圣女公墓

谢列平是苏共19-24大代表,第22届中央主席团委员,第23-24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19-24届中央委员;第4-8届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代表,第2-3,7-8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3]

軼事[编辑]

谢列平为人专横而又耿直,一方面曾将绝大多数的苏联作家流放西伯利亚,广泛参与了在国外的暗杀活动的决策,另一方面他也坚决谴责1937年的镇压,努力为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平反。反对到处出现肖像,谢列平说:“他对游行时他站在列宁墓上而工人们举着他的肖像感到羞愧,为什么要到处展示领袖的肖像呢?”德国入侵苏联时,24岁的谢列平在莫斯科军队中担任团干部,负责征兵。他本人拒绝了卓娅的第一次申请,但后来他还是让她去了。卓娅刚到达她工作岗位就被俘并遭处决。谢列平为此写了一首长诗《卓娅》并获得斯大林奖金,为此他名声大噪。

荣誉[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Шелепин,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 краткая биография - Русская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rushist.com.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2. ^ (俄文) Aleksandr Shelepin's 3 March 1959 note to Khrushchev, with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ecution of 21,857 Poles and with the proposal to destroy their personal files.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st accessed on 26 April 2010;
  3. ^ Справочник по истории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1898 - 1991. [202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4. ^ 10119912.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