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科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科学

科學主題首頁

歡迎來到科學主題首頁科學是研究自然現象的學問,能夠對於自然現象給出可供重複驗證的解釋與預測。科學家研究科學時,必須符合科學方法,即對自然現象的研究必須建立於收集可觀察、可經驗、可量度的證據,並且合乎明確的邏輯推理原則。另一種比較老舊,很接近的涵義表明,科學是所有可信賴、合乎邏輯與理性的知識。

古典時代以來,科學就與哲學密切連結。近代時期,在英語,科學與哲學這兩個術語有時可以交換使用。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與哲學才開始有所區別。後來,為了更強調兩者不同,又將自然哲學改稱為自然科學。這種詮釋強調,自然科學專注於研究自然現象與相關自然定律,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數學天文學等領域。

將科學所倚賴的治學理論與治學精神延伸至其它領域,現代學者開展了探討人類社會社會科學。現今,科學這術語可以廣義指稱關於某論題的可信賴知識,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語言學等。

特色條目

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基本粒子,是一种规范玻色子。光子是电磁辐射的载体,而在量子场论中光子被认为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与大多数基本粒子相比,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意味着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与其他量子一样,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能够表现出经典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质;而光子的粒子性则表现为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不像经典的粒子那样可以传递任意值的能量,光子只能传递量子化的能量。对可见光而言,单个光子携带的能量约为4×10-19焦耳,这样大小的能量足以激发起眼睛上感光细胞的一个分子,从而引起视觉。除能量以外,光子还具有动量偏振态,但单个光子没有确定的动量或偏振态。

優良條目

金星大氣層是由俄罗斯科学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于1761年在聖彼得堡觀測金星凌日時發現的。它比地球大气层更為厚重與濃密,其表面溫度為740 K或467°C,而氣壓則為93大氣壓,主要為二氧化碳所構成。金星的大氣層中有硫酸形成的不透明雲,因此在地球或金星環繞探測器上不可能以可見光觀測金星表面。金星表面的地形是以雷達成像的方式探測得知。金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組成,以及少許痕量氣體。金星的大氣層受到超高速大氣環流和超慢速自轉影響。金星的大氣環流只需要四個地球日就可以環繞金星一周,但金星的恒星日卻有243日。金星的風速最高可達到100 m/s或360 km/h,是金星自轉速度的60倍;而地球最高速的風速度只有地球自轉速度的10%到20%。另一方面,金星的風速隨高度下降而降低,在表面時風速大約是10 km/h。金星兩極則有屬于反气旋極地渦旋。每個氣旋都有兩個風眼,並且有特殊的S型雲結構。金星和地球不同的是它缺乏磁場,而金星的電離層將大氣層和太空以及太阳风分離。電離層將太阳磁场隔離,使金星的磁場環境相當特殊,造成金星的磁層是「誘發磁層」。包含水蒸氣等較輕氣體則持續被太陽風經由誘發磁尾吹出金星大氣層。推測40億年前的金星大氣層與表面有液態水的地球大氣層相當類似。失控溫室效應造成金星表面的液態水蒸發,並且使其他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儘管金星表面的狀況相當嚴苛,在金星大氣層50到65千米高的地方氣壓與溫度卻與地球相若,使金星的高層大氣是太陽系中環境最類似地球的地方,甚至比火星表面更類似。因為溫度和壓力類似,並且在金星上可呼吸空氣(21%的氧和78%的氮)是上升氣體,類似地球大氣層中的氦。因此有人提出可在金星的高層大氣進行探測和殖民。2013年1月29日,欧洲空间局科學家宣布金星電離層物質外流的模式與「類似條件下來自彗星彗核的離子尾」類似。

每日圖片

失踪的正方形之謎是一个數學上的視错觉。如图所示,四個全等四邊形以及一個小正方形組成了一個較大的正方形。當四个四邊形繞著其中心旋轉时,中间的小正方形被覆盖,周围四边形的面积没有改变,总面积却增大了。这看上去是个悖论。事实上,旋转后的新正方形的边长比原来稍微小了一点。如果每個四邊形对应夾角为5°,那么旋转前后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除得到大约1.00765,即面积相差了大约0.8%。

人物

爱德华·华林(1736年—1798年8月15日),出生于英格兰什罗普郡古希思数学家。华林毕业于剑桥大学抹大拉学院,1760年获得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并一直保持到逝世。在著作《代数思想》(Meditationes Algebraicae)中,华林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华林问题的命题。1763年,华林被任命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784年,获得科普利獎章

歡迎參與

  • 您可以……
自然科學育種 - 光電比色計 - 暴風雨 (科學) - 傅立葉效應 - 宇稱守恆 - 偽醫療 - 原子核结构英语Nuclear structure - 环神经动物英语Cycloneuralia - 颚胃动物英语Gnathifera (clade)
应用科学与技术表面效應 - 烟雾探测器英语Smoke detector - 量子糾纏實驗描述 - 热解聚英语Thermal depolymerization - 定日鏡英语Heliostat - 熔鹽
已創建待審核:稀有地球假說
  1. 創建以上請求條目。
  2. 歡迎參與科學專題,此專題是旨在為科學相關條目和相關討論協調翻譯與撰寫。
  3. 兴趣小组簽到,讓相關同好認識您並交流連絡。
  4. 改善現有條目的品質,參與科技提升計畫相關提案。
  5. 翻譯各語言維基的相關條目到中文維基,參與化學翻譯請求
  6. 參考可靠來源寫新條目,參與自然科學條目請求,或应用科学与技术條目請求
  7. 直接擴充更新科學小作品

新知

< 科學新聞動態 下列日期是新聞發布時間,而非事件發表或發現時間
2022年焦點新聞

2021年焦點新聞

2020年焦點新聞 

2019年焦點新聞 


参考文献

  1. ^ 首次 中國太空站機械臂轉位貨運太空船試驗成功. 中國時報. 2022-01-06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2. ^ Michael O'Riordan. David Bennett, First Transplant Recipient of a Pig Heart, Dies. TCTMD. [2022-12-18]. 
  3.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到達最終觀測位置. BBC News中文. 2022-01-25. 
  4. ^ Solidot | 水熊虫通过坠毁的以色列飞船散播到月球表面. www.solidot.org. [2019-08-31]. 
  5. ^ Solidot | 以色列月球登陆器登陆失败. www.solidot.org. [2019-08-31]. 

你知道吗?


前次頁面更新時間為2024年6月6日 18時49分51秒 UTC,清除緩存頁面

维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