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病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Viruses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真菌病毒(Mycovirus)泛指可以感染真菌病毒。多數真菌病毒都屬於雙股RNA病毒英语Double-stranded RNA viruses,但也有約三成屬於正义单链RNA病毒。真菌病毒必須具備感染健康真菌的能力,許多真菌細胞內類似病毒的物質並無感染能力,故只能稱為類病毒顆粒英语Virus-like particle,並非真正的真菌病毒。大多數真菌病毒的感染都沒有任何症狀,它們可能在長期共演化之下,演化出對宿主無害、甚至對宿主有益的共生機制,例如嗜杀酵母英语Killer yeast細胞內的雙股RNA病毒可編碼毒素,幫助其宿主毒殺周圍的其他酵母菌,不過仍有少數真菌病毒的感染會嚴重影響真菌的生長,並降低部分植物病原真菌感染植物的能力。真菌病毒學是病毒學中一個相對較新的分支領域,其研究範圍包括真菌病毒的分類、起源、演化、宿主種類、傳播機制與對宿主的影響等。

病毒感染

三文魚貧血症正黏液病毒科的三文魚貧血症病毒引致,經接觸受感染三文魚及其分泌物傳播,出現在大西洋三文魚的疾病,近年在多個地區爆發,令三文魚的產量驟降。此疾病最先在1984年秋天被發現於挪威諾爾蘭郡一個養魚場的大西洋三文魚身上,當時的散播較為緩慢,直至1988年6月出現大規模及嚴重的擴散,英國的魚類及食品農業部隨即要求如發展三文魚感染此病要上報。受感染三文魚外表上明顯的感染病症包括會令三文魚的鰓部變得蒼白軟弱,三文魚需要游到靠近水面的地方呼吸、眼球突出、眼窩出現班點、腹部腫脹出血水腫。受感染三文魚內部的血細胞會異常活躍,紅血球會遭病毒攻擊,大量死亡,壞細胞則上升,出現嚴重貧血,令肝臟脾臟腫脹,循環系統停頓,最終令三文魚死亡,此疾病的死亡率相當高,在養殖場內可高達100%。

疫情

寨卡病毒疫情於2015年初爆發,由寨卡病毒引发的茲卡熱在巴西大规模流行,并传播到美洲各國、多个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2016年2月,世卫组织宣布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病毒主要由一般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生存的埃及斑蚊传播和分布在美国五大湖地区的白纹伊蚊传播。感染了寨卡的人可以将病毒转播给他们的性伴侣,受感染的孕妇可将病毒传播给胎儿,随后造成婴儿小头畸形和大脑严重变形,成人感染病毒則可能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疫情爆发前,寨卡被认为是轻度传染病,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症状是隐性的,使得断定病例准确个数非常困难。

鉴于疫情将显著减少旅游,许多国家颁布了旅游警示。更有国家直接建议孕妇延期生产,直到获知病毒及其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此外,疫情也引发民众担忧2016年里約奥運會上运动员和观众的健康安全。在巴西,寨卡疫情暴露医疗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卫生设施方面。2016年11月,世卫宣布寨卡疫情结束。

精選圖片

17th-century painting of the Semper Augustus tulip cultivar, whose striping is caused by tulip breaking virus infection

鬱金香條斑病毒感染造成鬱金香花朵的條紋,在十七世紀荷蘭鬱金香狂熱中非常搶手。

圖片來源:未知 (1640年以前)

語錄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语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语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英语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语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彼得·皮奥特(Peter Karel Piot,1949年-)是一位比利时病毒学家,专攻埃博拉病毒和艾滋病病毒。1974年皮奧特於根特大學獲醫學士學位,1976年在安特衛普熱帶醫學研究所英语Institute of Tropical Medicine Antwerp研究期間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埃博拉病毒,此外他也參與了許多非洲國家的愛滋病防疫計畫與研究,於1991年至1994年擔任國際愛滋病學會會長,2009年至2010年擔任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2010年至今擔任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院长。

防治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德國麻疹)的疫苗,由三種疾病病毒的活性減毒性病毒混合而成,是以注射的方式施打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最早是由莫里斯·希勒曼默克藥廠時所研發。

最早特許的麻疹疫苗是在1963年問世,在1968年出現了改良版的疫苗。腮腺炎疫苗及風疹疫苗分別是在1967年及1969年發明的。1971年時這三種疫苗合併為三联疫苗,也就是麻腮风三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在1971年獲得美國的許可使用,在1989年開始引入第二劑的施打。自從1970年代出現的最原始版本起,麻腮风三联疫苗開始在世界各地廣為使用,已在超過六十個國家使用,數量超過五億劑。

麻腮风三联疫苗一般是給兒童施打的疫苗,第一劑一般是在一歲時施打,在入學前(大約四到五歲)會再施打第二劑。第二劑是為了小部份(約2至5%)施打第一劑後對麻疹還無法完全免疫的人施打,使其建立免疫力,不過施打疫苗的時程會隨各國而不同。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畫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