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學裘(1480年—1522年),本冶介軒繼甫廣東廣州府南海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黃學裘自小出眾,曾寫下《廣州八景詩》送給姊夫蘇某北行帶到京師,得到時輩稱賞,參與科考有名聲,黃皞說:「我有子繼書香,但從未遇上如此,諸子多年幼,恐怕我老得來不及見證。」父親逝世後讀《禮》三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赴考鄉試,做夢進入藩司,看到廣東左布政使方良節準備北上,對他說:「你有家書給父親嗎?」對方回答:「沒有,我當為你報登科之喜。」不久方良節在韶州去世,他稍為自負,秋天果然中舉人;十五年(1520年)會試副榜,授龍溪教諭,出發時同船有一省察官是鄰鄉神山村人,在船上病故,同船者埋棺於岸側,剩下兒子十餘歲,他就收養帶回家,數月後分出二十金讓他和弟弟等人赴試,在龍溪他以道義教育諸生,取下張堅、鑄淵等名士。漳州人好訴訟,得知他有聲望,若官府不受理都寧願前往學宮求決斷,說:「得公一言而死不憾。」他因此堅持閉戶不見,偶而以理勸諭,到嘉靖元年(1522年)忽然患上痢疾,臨終前依然穿好冠帶接見諸生,拱手而逝,年四十三歲,諸生們都慟哭,湊集錢財處理後事,入祀名宦祠[1][2]

引用[编辑]

  1. ^ 1.0 1.1 民國《花縣志·卷九·人物志》:黃學裘,字本冶,別字介軒,正德丙子科舉人,庚辰科登乙榜進士,公少卓犖不群,文思精進,蚤歲常作《廣州八景詩》送其姊夫蘇某北行帶京師,大為時輩稱賞,游學宮試場屋甚有稱而未達,櫟坡公曰:「吾有子繼書香,而未遇若此,諸子多幼,恐吾老不及見耳。」大夫捐館,讀禮三年,正德丙子當大比,公忽夢入藩司,見左轄方公諱良節者,時公方北上,謂之曰:「爾有家書附尊翁耶?」曰:「無之,吾見當為爾報登科喜矣。」未幾方公道卒於韶,稍自負,是秋果中式,時年三十七矣,試南宮得乙榜,降福建龍溪學教諭,時同舟一省察,乃鄰鄉神山村人,以病故,舟人埋其棺於岸側,一子十餘歲,復欲逐之,公令收養,攜還其家,學俸淡薄,居數月遂分寄二十金與弟等作北試途費,皆人所難也。訓諸生以道義,堂月試自措紙筆激賞之,所取士如張堅、鑄淵等皆一時名士;漳人好訟,既知公有重望,其赴縣不得理者悉趨學宮,求為剖斷,曰:「得公一言而死不憾。」公乃閉戶峻絕,閒以理諭遣之,嘉靖壬子【午】忽得痢疾甚劇,易簀之日尚冠帶見諸生,永訣拱手而逝,得年四十三歲,諸生哭之慟,醵金以襄後事,殯殮且經手不假於人,門生陳主道、魏講裒公實行,眾稱為介軒先生,督學使者高其行誼,祀之名宦。 據採訪册
  2. ^ 光緒《龍溪縣志·卷十二·職官》:黃學裘,字繼甫,廣東從化人,正德十六年以舉人為學教諭,正以率人,勤以誨士,待諸生有恩意,貧者濟之,以德行文藝示賞罰,置兩齋椅棹及題科,自名氏費俱出俸餘,學政一新,未久卒於官。

參考文獻[编辑]

  • 民國《花縣志》·卷九·人物志
  • 光緒《龍溪縣志》·卷十二·職官
官衔
前任:
潘榮
明朝龍溪縣教諭
1521年—1522年
繼任:
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