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题
歡迎打开時間之門!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馬歇爾計劃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遠的影響。二戰歐洲戰場勝利後,美國憑藉其在二戰後的雄厚實力,为幫助其歐洲盟國恢復因世界大戰而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並同時抗衡蘇聯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滲透和擴張而提出此計劃。該計劃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但事實上真正提出和策劃該計劃的是美國國務院的眾多官員。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

軍事衝突

天王星行動
天王星行動

天王星行動蘇聯紅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战略性军事行动代号,目标为包圍德國第6軍團羅馬尼亞王國第3和第4軍團及部份德國第4裝甲軍團。這個行動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的一部分,作戰目的是消滅在史達林格勒城中及週邊地區的德軍。天王星行動的策劃早在1942年9月便開始,最終發展成包圍、消滅德國中央集團軍及在高加索地區的其他德軍。由于德軍沒有準備好在冬季作戰,加之位於蘇聯南方的部隊過分分散,其側翼又由較為貧弱的羅馬尼亞、匈牙利及義大利軍隊防守,因此蘇聯红軍佔盡了優勢。蘇軍的攻勢自羅馬尼亞軍隊正面防線展開,這些軸心國軍队战斗素质不如德军,同时还缺乏對抗蘇聯裝甲部隊的重型武器。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又稱香港攻防戰十八日戰事,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其亞洲鄰國時,於1941年12月8日起進攻英属香港至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期间的戰役,並開始了日軍在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的佔領。1941年12月8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由酒井隆中將所指揮的日軍華南派遣軍之下陸軍司令佐野忠義大佐指派步兵司令伊東武夫屬下三大聯隊228、229、230步兵配合第66隊北島冀子雄炮兵團作先遣部隊從深圳打鼓嶺羅湖新田3組進攻香港。1941年12月25日,在港督楊慕琦帶領之下,一眾英國殖民地官員渡海親身前往被日軍佔據的半島酒店的三樓三三六室的日軍總司令部投降。到1942年2月20日,日軍中將磯谷廉介成為了首任日治時期總督,香港正式淪為日本佔領區。

武器裝備

四號戰車
四號戰車

四號戰車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與專門執行反戰車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而比三號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間,因此被改造成主力戰車供給裝甲師使用。此時的四號坦克的質素比盟軍大部分坦克更佳,甚至被盟軍的士兵稱為四號特殊型。四號坦克較大的改良空間亦使其經常被改造,成為用途最廣泛的坦克,既有改造為突擊砲驅逐戰車,也有改造為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從投产至二戰結束,德國共製造了逾8,800輛四號坦克或其改造型。四號坦克參加了幾乎所有戰役,而且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沒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號有大量的技術問題,被德軍裝甲兵暱稱為「軍馬」。

海上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美國戰間期設計的航空母艦,前後一共建造3艘,是繼列星頓級遊騎兵級航空母艦後,美國設計的第三款艦隊航空母艦。約克鎮級的設計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的噸位限制,然而相比起上一代的遊騎兵級,約克鎮級更適用於美國海軍的戰略及戰術運用,既可搭載大量飛機,同時享有優越的速度與續航距離,只是水下防禦有所不足。首兩艦約克鎮號企業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服役,而三號艦大黃蜂號則在裁軍條約失效後趕工建造,趕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服役。在艾塞克斯級於1943年底服役前,約克鎮級一直是美國海軍於太平洋的中堅部隊,其中約克鎮號及大黃蜂號均在此段時間戰損沉沒,而企業號則參與了太平洋戰爭大部分的戰鬥,在戰後封存多年,最終拆解。

航空武器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美國波音美國陸軍航空軍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二戰拾遗

二戰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賴廉士爵士是來自澳洲香港生理學家軍人大學行政人員,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指揮英軍服務團,戰後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六任香港大學校長,是港大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賴廉士早年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後於1919年入讀墨爾本大學,主修醫學。他在1922年以羅德學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學深造,自1928年起歷任香港大學生理學系主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賴廉士一度淪為戰俘,但旋於翌年1月成功逃脫,並在同年7月於廣東曲江創立英軍服務團,主要負責在華南地區蒐集情報、營救身處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藥物和其他必要物資偷運到香港的集中營內。二戰完結後,賴廉士返回香港大學任教,在港大校長任內,他協助把大學從戰後百廢待舉的局面恢復過來,使大學的規模得以急速擴展。賴廉士生前多次獲英廷授勳,以表揚他在戰時和對港大發展的貢獻。

軸心國傳記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本名赫敏妮·桑特羅席茲,荷蘭籍奧地利人,曾於二戰期間聯同她的丈夫與其他4人,協助安妮·法蘭克等8位猶太人的藏匿,以躱避納粹逼害,到後來安妮等人被捕後,妥善保存安妮於躲藏期間所寫的日記,於戰後交還安妮的父親,整理出版成《安妮日記》。隨著《安妮日記》受到讀者喜愛,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改編成舞台劇,再改編拍成電影《安妮少女的日記》,獲1959年3項奧斯卡獎,越是受到注目就越是被質疑。梅普無法接受事實會被曲解,於是到處談論安妮的故事,與她自身的經歷,以駁斥那些否認有大屠殺事件和認為《安妮日記》是偽造的指控。梅普致力於維護法蘭克家族遭遇的真相,因此讓她獲得許多榮耀。

二戰分類

分类拼图
分类拼图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