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Mk 13型飛彈發射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1. 據知發展了8型(Mod 0—7)、生產了100多套、配屬在15個國家(還剩5國,若需要得再細查)。
  • 2. MK13原研製業者FMC(Food Machinery Corporation)公司的防禦系統部門,於1994年併入Harsco公司合資的Harsco UDLP(United Defense Limited Partner)公司,然1997年再度拋售Harsco UDLP。
  • 3. 西班牙Baleares衍生自美國Knox,日本太刀風衍生自美國亞當斯。
  • 4. MK13/MK22支援飛彈類型:
發射器 飛彈 附註
MK13 Mod 0—3 Tartar 韃靼飛彈,3T其中之一。
MK13 Mod 4—7 SM-1 MR
SM-1 MR Block VI
SM-2 MR
Harpoon
標準I/II型中程飛彈必要時可兼充反艦任務
MK22 SM-1 MR
SM-1 MR Block VI
目前多僅裝配標準I型飛彈
  • 5. 完整的MK13發射包含四個子系統:(以Mod 4為主例)
    • MK162-0 發射控制系統
    • MK116-2 發射臂
    • MK109 彈艙
    • 輔助設備
  • 6. MK162-0 發射控制系統主要由三片電路板所構成:EP1(供電電路板)、EP2(控制電路板)、EP3(電子設備電路板)
    • EP1 與艦身的供電系統連接,取得供電,並進行電源轉換及管理,提供其他部分所需的用電。
    • EP2 多與船艦上的MK92接軌聯繫整合,負責發射系統的邏輯性控制,如飛彈選擇、瞄準、裝彈、棄彈等。不過,即便不與MK92之類的射控系統整合它也能獨立操作發射。
    • EP3 負責發射系統的實體性控制,以控制測試電路與控制放大電路所組成,包括RSR(Ready Service Ring)的驅轉(順時針、逆時針皆可)、手臂俯仰角度調整、飛彈上引或拋丟等,以電動式液壓操作。
    • MK13各項操作的用電特性:
操作項 相數 電壓 頻率 功耗 附註
自整步傳送器 1 115 400 1.0KW
武器預熱 3 440 400 4.5KW 僅魚叉飛彈需要預熱,標準型不必。
待備狀態 3 440 60 20.6KW
一般運作 3 440 60 45.0KW
尖峰運作 3 440 60 164.0KW
  • 7. 發射臂、彈艙多為機械結構,非我所長,也無太大興趣,在此跳略,然後是輔助設備,輔助設備可再細分十多個輔助子系統,但歸納用途屬性後主要有三類:
    • 彈艙防護類,溫度達華氏158度時自動噴水降溫,注水力達1476.3公升/分鐘;之前已述的二氧化碳滅火系統;通風系統(排出彈艙內誤燒燃的氣體與焰熱);彈艙內壁採用抗燒蝕材料;氮氣系統(以13410Pa的氣壓將飛彈拋棄,而非重新放回艙內或人工拆除)
    • 制止誤動作
    • 內建測試設備(Build-In Test Equipment,BITE):人員可在操作室內進行系統測試、監控與檢測。
  • 8.其他:
    • 風速40節、每小時結冰6英吋的海水拍賤、攝氏零下29度等惡劣環境中仍可操作。
    • 即便失去驅動電力,發射系統也提供「手搖曲柄與手搖泵」來進行裝彈與退彈。

--Danny.umd(對話頁) 01:15 2006年7月3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