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童党 (电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童党
Gangs
基本资料
导演刘国昌
监制傅奇
制片苏润忠
动作指导Fish、Donnie
编剧陈文强
统筹李笑开
主演何沛东
王忠巡
梁十一
马衍亭
谢伟杰
谭建成
刘志达
容儿
配乐周功成
摄影陈君健
剪辑火山
郭强
刘国昌
片长98分钟
产地 香港
语言粤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88年4月8日 (1988-04-08)(香港)[1]
  • 1989年12月2日 (1989-12-02)(日本)[2]
发行商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票房HK$ 7,559,517.00[3][1]

童党》(英语:Gangs)是一部于1987年摄制,1988年上映的香港犯罪电影,为导演刘国昌的电影处女作[4][5],由何沛东王忠巡梁十一马衍亭谢伟杰谭珊珊谭建成刘志达容儿主演。本片起用新人为主要演员,为1988年第十二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推介电影[6],并在1989年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四项提名[7]

故事大纲[编辑]

父亲出身黑道的大强(何沛东饰)与弟细强(王忠巡饰),是以昏迷(梁十一饰)为首的童党之成员,他们包括大强女友猪油糕(马衍亭饰)、昏迷女友花猫(谭珊珊饰)、脾气暴躁的小妖(谢伟杰饰)等九名男女,介乎十二至十七岁[8],各有不同背景(下按编剧陈文强之言):有人因父亲是老一辈黑道希望青出于蓝;有人处心积累要在黑道扬名;有人妄想借助黑道抒发情绪;有人是逃避家庭生活胡乱埋堆的鸵鸟;有人是但求好玩的丧妹;有人是不顾一切追求与小情人同生共死的傻女;有人厌倦黑道生活却难以脱离[9]。这童党为黑社会头目文哥卖命,从事收取保护费、爆窃等勾当。一次与敌对帮派的械斗中,双方各有伤亡,文哥亦丧命,他们无助地逃避警方追捕。昏迷联络社团头目胜叔及从事私钟(卖淫)生意的其他帮派朋友Peter寻求帮助,但众人被胜叔出卖,昏迷被警方拘捕。私钟帮乘机劝花猫及猪油糕跟从他们,逃脱围捕的大强欲带走猪油糕,但猪油糕最终仍被私钟帮掳走。大强重遇小妖,两人放火烧毁私钟帮的卖淫场所作为报复,但小妖失手被擒,后被私钟帮老大下令杀害。强父(葛承恩饰)为免私钟帮对儿子赶尽杀绝,请来社团叔父与私钟帮老大谈判,但他们最终被私钟帮偷袭,强父为救大强而身亡。[8]

角色[编辑]

演员 角色 备注
何沛东 [8] 大强[10][11] 于车房工作,细强之兄[10]。在童党众人中较冷静[8],具亲和力,眼见弟弟亦步自己后尘加入童党而有所感触[8],因处于黑社会边缘而精神困苦。
王忠巡 [8] 细强[10] 大强之弟,因父亲及兄长都涉足黑道而对此向往。性格冲动,满口粗言[12]:103,实际上是有着孩童的天真和憨戆[10]。与Disco帮的械斗中受伤,被众人带着逃亡。
梁十一 [8][11] 昏迷[10][13] 在童党中较有领导地位的成员[10]。为了筹钱安排女朋友卖淫[12]:103。后被社团头目胜叔出卖,被警察拘捕。
马衍亭 [8][11] 猪油糕[10][13] 大强的女朋友[10]。后被私钟帮强行掳走。
谢伟杰[8][11] 小妖[10][13] 生性暴躁,好勇斗狠,常与其他童党成员不和。曾因性冲动欲施暴女性成员[12]:103。与大强一起向私钟帮报复时被擒,后被抛进海里身亡。
谭建成 [8] 护发素[10][13] 有吸毒习惯。
刘志达[8] 薄乐卡[10] 与Disco帮打斗中被杀。[8]
容儿 [8] 鸡包仔[10] 与护发素一起吸毒,险被小妖施暴。
谭珊珊 [8][11] 花猫[10] 昏迷的女朋友[10]。昏迷被捕后跟随私钟帮成为妓女。
葛承恩 强父 大强、细强之父,于屋邨经营士多,曾为黑社会份子[10]。最后为救大强而死[14]
饶芷昀 强母 大强、细强之母。
鲍伟亮 文哥 谑称“烂臭文”,社团“新兴”的头目,昏迷等人的大哥。与Disco帮的械斗中被杀。[8]
叶进 胜叔 社团头目,假意协助昏迷等人逃亡,实欲出卖他们予警方。
梁锦燊 伦叔 社团叔父,强父的好友,为大强出面与私钟帮大哥谈判。
雷达
陈超 私钟帮
张赐华 私钟帮
陈德明 私钟帮
黄君捷 私钟帮
李浩斌 私钟帮
黄永远 私钟帮
黄志祥 伦叔手下
赵伟昌 Disco 帮
吴的之 Disco 帮
关国良 Disco 帮
何仲贤 Disco 帮
何成业 Disco 帮
邓咏诗 Disco 帮
洪虹 Disco 帮

制作[编辑]

构思与筹备[编辑]

最初银都找于香港电台担任编导数年的刘国昌担任导演拍片,认为刘擅长写实手法,于是刘构思了多个写实题材,并找来在香港电台时常合作的编剧陈文强[15]。刘与陈在香港电台期间曾合作关于青少年问题的《狮子山下》之《小童.老同》[9],陈认为当时不够深入,可藉电影更深入探讨,银都亦认为青少年题材较符合商业市场,因而选择此题材[15]。本片成为刘国昌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亦是陈文强的电影编剧处女作[9]

本片筹备时间约一年,大部分时间用于资料搜集,剧组于边缘青少年常流连之地点结识他们及访问社工[6]:102。由筹备至完成制作前后达两年之久[15]。刘国昌与陈文强表示,他们的合作之中,陈文强主要负责发挖感性的材料,而刘国昌则从较冷静、客观的角度分析与选材[16]

选角[编辑]

按1988年《电影双周刊》关于选角及演员介绍之特稿[10],及2020年《香港01》找回导演刘国昌及梁十一等其中四名演员进行专访[13][17],刘国昌当时欲找无演出经验的素人或电影新人演出本作,先以刊登报章广告方式招募新人,遴选超过一千人,气质符合要求者不多[10],于是亦同时在年轻人流连的地方物色人选[10][13]。其中梁十一、何沛东谢伟杰三人从此活跃电影圈,曾一同演出《学校风云》等多套电影,而当年有关《学校风云》的报道亦有透露三人之背景[18]。《童党》中九名主要演员整理如下:

  • 饰演昏迷的梁十一:略有演出经验的影圈新人[13],多名兄长是龙虎武师,其中以武打演员梁小龙最知名[18],喜欢摩托车竞赛[18],当时亦为一发型屋老板[10]。自言曾为“真童党”,熟悉屋邨[17]
  • 饰演花猫的谭珊珊:自言曾出来混,很狂野。与梁十一假戏真做,拍摄期间开始拍拖。[10]
  • 饰演大强的何沛东:原名何伟业,拍摄此片时十九岁,刚中学毕业,向银凤影业自荐后获推荐拍摄本片[19]。在《电影双周刊》之特稿中被描述为年纪虽轻却经历不少世情,显得世故,很适合演绎此角[10]。亦曾自言中三前很乖,中三后开始出来混[18]。拍摄本片后于电影圈发展。
  • 饰演细强的王忠巡:出身良好家庭,在众主要演员中,背景、性格与角色差异较大[10]。此后数年间亦有小量电影演出,包括刘国昌的《哥哥的情人》。至1996年投考香港警队督察,2022年晋升至助理处长、香港警察学院院长[20]
  • 饰演薄乐卡的刘志达:没交代来历,被描述为大情大性,符合角色性格。[10]
  • 饰演小妖的谢伟杰:由副导演叶剑峰尖东海傍找来[13],是“真童党”[17],拍摄本片后于电影圈发展,角色名“小妖”亦成为其艺名。
  • 饰演护发素的谭建成:经由报章广告应征后获选[13]
  • 饰演鸡包仔的容儿:没交代来历,被描述为背景和性格都很复杂、好胜、欲在演艺事业有所作为[10]。此后曾演出数部电影。
  • 饰演猪油糕的马衍亭:由朋友介绍参演,但家庭保守,没有兴趣留在影圈[21]。一说为少女模特儿出身[13]。此角于拍摄初期仍未选定演员[10]

拍摄风格[编辑]

除起用新人演出外,电影以无剧本及靠演员临埸发挥的形式拍摄。

对于本片的纪实风格[4],刘国昌自己认为前半部分较为写实,后半部分较为夸张,因完全写实则很难呈现一个吸引观众的故事。[15]

送检[编辑]

本片交送电检处审核时,多达三十处被要求删剪,其中主要为对白,也有一些是画面。经上诉后,其中四处获准保留。最终剪去一场戏,及三场戏的部分画面,重新配过二十三句对白。[6]:102

发行[编辑]

本片于1988年4月8日至5月7日上映共三十天,票房近港币七百六十万元。[1]

评价[编辑]

香港电影导演会之评价:本片以纪录片手法拍摄,写实刻划当时边缘青少年的实况,是1980年代香港新浪潮电影重要作品之一[5](属新浪潮之后期)。

香港电影资料馆之评价:本片“锋芒收敛,着重在不动声色的细节编织中献上无声惊雷的主题力量”。此外,刘国昌擅于调教非专业演员,让童党角色活灵活现[4]。影评多对片中的新演员演出予以很正面的评价[11][22]

电影双周刊》之评价:本片没有对青少年问题刻意批判或探讨,只是用镜头冷静地纪录下来,却能在社会性和商业性上取得平衡[8]。但当时亦有影评人杨早儿认为其成就“只此而已”,只能对不幸的年青人“寄以同情”,未能带来社会整体的反思[14]

影评人石琪亦认为本片没有说教和道德批判,但强调角色的悲剧性,所以也具警世意味。他又指出本片故事骨干,其实也是当时港产片常见、哗众取宠的“黑色打仔与荡女的奇情刺激方程度”,而且当中童党行为也是港产片中司空见惯,但纪录片手法带来与别不同的真实性。他的评论对各主要角色的个别分析最为细致。[11]

影评人舒琪当时对本片的写实评价甚高,他认为相较之下当时的电影圈充满固有套路、虚幻、不理性的煽情和宣泄,他亦严辞批评电检处的删减要求。[22]

学者马世豪比较本片与刘国昌1983年执导的香港电台节目《香港香港》单元短剧《苍生》、2008年执导的电影《围城》,作出比较分析,三者均以问题青年为主题。他指出本片主要以童党的第一身角度叙事,《苍生》则采用第三身角度,而《围城》则是不同角度交集。而这些作品中描划了青年的暴力、迷失、复仇,但也不乏最后懂得反思生活的角色,如本片的大强,马世豪认为刘国昌的观点是问题青年的命运终究取决于个人内心抉择。[12]

奖项及提名[编辑]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名字 结果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电影 提名
最佳导演 刘国昌 提名
最有前途新人 何沛东 提名
最佳剪接 火山、郭强、刘国昌 提名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资料室. 1988年度首輪華語片片目. 电影双周刊. 1989, (256). 
  2. ^ 1989年封切外国映画一覽表. キネマ旬报 (日本). 1990-02-15, (1028): 161 (日语). 
  3. ^ 童黨 Gangs /.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馆藏资料.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中文(香港)). 
  4. ^ 4.0 4.1 4.2 童黨.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5) (中文(香港)). 
  5. ^ 5.0 5.1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 1979-2013 劉國昌 LAU Lawrence (Ah Mon). www.hkfilmdirectors.com. 香港电影导演会. [202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6. ^ 6.0 6.1 6.2 第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刊. 香港市政局. 1988: 102,117. ISBN 962-7040-24-X. 
  7. ^ 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及得獎名單.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资料室. 雙周新片評介 - 童黨. 电影双周刊. 1988-04-07, (236): 19. 
  9. ^ 9.0 9.1 9.2 陈文强. 「童黨」編劇自白書. 电影双周刊. 1988-03-24, (235): 22.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叶峯. 尋尋覓覓 談「童黨」成員. 电影双周刊. 1988-04-21, (237): 44-45.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石琪. 李焯桃; 蒲锋 , 编. 經典200 — 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 增订版. 香港: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2015: 310–311. ISBN 962-8271-58-X. 
  12. ^ 12.0 12.1 12.2 12.3 马世豪. 劉國昌電影中的青年形象——以《蒼生》、《童黨》和《圍。城》為例. 香港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香港文学研究小组 (编). 電影中的香港故事. 香港: 香港教育图书. 2010: 100–109. ISBN 978-988-8076-56-7.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陈颖思. 【童黨‧專訪上】憶32年前拍攝點滴 梁十一:劈友像踢波般平常. 香港01. 2020-03-14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14. ^ 14.0 14.1 杨早儿. 同情童情「童黨」. 电影双周刊. 1988-06-02, (239): 47. 
  15. ^ 15.0 15.1 15.2 15.3 邱礼涛. 千呼萬喚始出來 與劉國昌談「童黨」. 电影双周刊. 1988-04-07, (236): 30-32. 
  16. ^ Betey. 深情及至誠——訪新導演劉國昌、新編劇陳文強. 大影画. 1989-04-01, (19): 9-10. 
  17. ^ 17.0 17.1 17.2 陈颖思. 【童黨‧專訪下】80年代屋邨仔惡過警察 梁十一:有事都不敢入邨. 香港01. 2020-03-15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18. ^ 18.0 18.1 18.2 18.3 周静然. 他們應該有個美好的明天. 电影双周刊. 1988-08-25, (246): 18-19. 
  19. ^ 童黨演出惹好感 何沛東獲垂青兩片洽談接拍. 华侨日报. 1988-03-26: 第六张第四页. 
  20. ^ 警隊架構:高級官員. 香港警务处. [202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21. ^ 童黨女角之一馬衍亭玩票性質 無意涉足電影圈發展. 华侨日报. 1988-03-26: 第六张第四页. 
  22. ^ 22.0 22.1 舒琪. 真實依然最具震撼性. 电影双周刊. 1988-01-07, (230): 5.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