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庄事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庄事件
日期1888年
地点
参战方
大武垅族
马卡道族
阿美族
卑南族
客家裔台湾人
清朝
指挥官与领导者
刘添旺 刘铭传
张兆连
李得胜
丁汝昌
万国本
吴宏洛
李定明
参战单位
民兵 镇海后军
北洋水师
兵力
2000多名 2艘巡洋舰

大庄事件,或称吕家望事件,是台湾清领时期爆发的一起武装反抗事件。1888年8月2日,台东直隶州所属的里垅庄即新开园府的汉人移民者及原住民(主要为大武垅族[1],因卑南抚垦局委员雷福海等官员压榨及欺凌妇女,乃率众700馀人到大庄局杀害委员雷福海、司事翁源、局书何茂、王升并局差、局勇等而爆发[2],最后发展成为花东纵谷平原各庄社的大武垅族阿美族卑南族客家垦民联合反抗清政府的战事。

背景[编辑]

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对台统治政策由消极转为积极,并计画将台湾东部纳入统治主权范围。1874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来台督办海防,派遣袁闻柝等官员搭船登陆卑南宝桑(今台东市)岸,设置台湾府南路抚民理番厅,并由袁闻柝任理番同知,此为台湾东部设立现代国家机构的开端。

理番厅设立的同时,派遣绥靖军2000人,分别由北、中、南三路进入东部地区。事情的主因系由刘铭传的土地丈量政策不公以及“开山抚番”造成的民怨所致。抚垦局地方官员雷福海藉丈量之便欺负居民,压榨欺凌妇女引起民怨。

事件过程[编辑]

清丈官员在后山地区进行土地清丈后,编造鱼鳞图册时却错误百出,引起大庄地区诸多居民不满。光绪14年6月10日,秀姑峦抚垦分局雷福海委员,为催收田亩清丈单费来到大庄,要庄民以银钱缴纳单费,因为庄民缺乏货币,要求以米谷代缴,未被雷氏接受,雷氏态度严厉又侮辱庄中妇女,引起乡民的不满。

 后经雷福海向卑南同知陈灿禀告上情,同知准以米谷公平折价,完缴单费,庄民也欣然接受。未料,6月25日上午的辰时,大庄地区的客籍人士刘添旺、原住民潘水生、杜兴,以及关山庄客籍谢寄生、吴天福,新开园庄潘观、赵文良等地方头目,正好都到抚垦分局大庄办公处换取清丈单据,又因计较单费与抚垦委员雷福海起严重的争执,遂将雷氏及局内司事翁源,局书何茂、王升,以及差勇等杀死,并立即招集当地原住民七百馀名对抗清廷,起义的民众在当夜又攻击设在瑞穗乡的水尾抚垦局,杀死委员高丞垚、哨官刘得有及兵勇等。

1888年8月5日,起义军兵分二路,分别往南北进军。随后又与水尾庄的客籍总理张兆辉、陈宗献等人结盟,东海岸地区的彭仔存(长滨乡宁埔村城山)、加走湾(长滨乡忠勇村)等部落,也在事发后加入,终于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东部纵谷地区各庄社的阿美族、大武垅族等原汉都群起响应,沿路攻陷清军的防哨,势如破竹,后来台东地区的卑南族吕家望(Likapon)社也加入战局。

(一)北路的战事:往北的民兵一路攻打到花莲港,8月4日,大庄民兵千馀人占领寿丰鲤鱼山一带,遇清兵迎击而退。26日,璞石阁一带阿美族两千馀人群起响应,民兵又从吉安一带进扑由王廷楷驻守的花莲港营,遇到营内巨炮之攻击与李得胜所部之攻击而溃散,随后又遭花莲港总理陈得义与南势阿美族之追剿,民兵被杀31名,北路之役始告平息。

(二)南路的战事:南方进入台东平原,与卑南族吕家望社联合,继续扩大起事,攻占并焚烧各官署,并包围镇海后军。民兵往南围攻卑南厅署,6月28日,大庄与吕家望社千馀人围困张兆连队部,8月14日,丁汝昌在台东海上以兵轮致远、靖远船上快炮轰炸吕家望社碉垒,15日清晨,清军各营挑选300名营勇,悬以重赏,配合丁氏炮轰,一举夺下5座碉垒并攻入邦邦(不详)社。16日,李定明、万国本、丁汝昌、吴宏洛分率各队,以袭击、包抄方法围攻吕家望、大巴六九(Tamalakao)社,社众阵亡数百人,卑南方面的战事始告平息。

之后,清政府动用提督李定明以威定轮,台湾总兵万国本、北洋水师之致远靖远两艘穹甲巡洋舰。两舰上的部分水兵临时组成“洋枪队”,北路一路攻至花莲港,南路围攻卑南厅署,除原来粤籍、原住民外,东部纵谷地区各庄社的阿美族、大武垅族、汉籍垦民都加入战局。在舰炮掩护下登陆进行滩头作战(此行动被视为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对台湾渡海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战火蔓延到8月下旬才被官方镇压,于同年10月弭平该事件。平乱后,查拿讯办名单即包括水尾社通事张兆辉、陈宗献(均系广东人),大庄总理甲首杜兴房、刘荣等,及璞石阁(花莲玉里)、客人城(宜兰北成)、加早宛(台东长滨)等地原住民“匪首”。清军还以“以番制番”利用南势阿美族进行“清乡”。[3][4]

后续[编辑]

台东直隶州的设立。

胡传来到东部进行善后调查,改革新军。

战事当中张兆连为感恩妈祖庇佑让当时军队挖井找到水源,建立台东天后宫[5]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部落大小聲(231)-從原住民反侵略戰爭 探討主權與歷史正義1070630. 原住民族电视台. 2018-06-30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2. ^ 教育部,卡米尔. 教育百科. pedia.cloud.edu.tw.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3.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 www.th.gov.tw. [2018-06-02]. 
  4. ^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210.240.125.35.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5. ^ 林建成. 〈媽祖義助平定大庄事件〉. 《後山族群之歌》. 台湾: 玉山社. 1998-08-01. ISBN 957936187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