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冈水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冈水坝
石冈坝
石冈坝
石冈水坝在台湾的位置
石冈水坝
石冈水坝在台湾的位置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位置台中市石冈区东势区
现状使用中
始建1974年
启用1977年
耗资新台币四亿八千万元
所有者经济部水利署
水坝和溢洪道
水坝类型卧箕式混凝土重力坝拦河堰
高度25米(82英尺)
长度352米(1,155英尺)
921大地震后为275.52公尺)
坝顶海拔272米(892英尺)
坝顶宽度12.8米(42英尺)
溢洪道溢洪道弧型闸门十八门
921大地震后为15座)
溢洪道类型Gated overflow, service
溢洪量13,000 m3/s(460,000 cu ft/s)
形成石冈坝水库
总容量3,380,000 m3(119,000,000 cu ft)
有效容量1,490,000 m3(53,000,000 cu ft)
集水面积1,061 km2(410 sq mi)
表面积0.645 km2(0.249 sq mi)
正常水位267.1米(876英尺)

石冈坝台湾经济部水利署中区水资源局所管理的拦河堰,于1977年完工营运,位在大甲溪下游,属于台中市境内,南岸属石冈区,北岸为东势区,流域面积1,061平方公里,约占大甲溪全流域面积之85%,为大甲溪流域下游水资源运用枢纽;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大甲溪流域尖峰发电尾水及河川水资源,并提供大台中地区公共给水及灌溉用水[1]

沿革[编辑]

大甲溪全长140公里,流域面积1,236平方公里,为全台湾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川之一[2]。1969年政府开始兴建德基水库,完成后与既有的青山坝谷关水库天轮坝社寮电厂一同利用大甲溪水资源[2]。1973年6月,为配合德基水库完工后多目标利用,经济部水资会、水利局、台电公司及公共工程局共同规划完成石冈坝综合开发计画,以改善现有灌溉区引水机能,并开发新灌区,以及供应大台中地区公共用水与工业用水,台湾省政府于1974年3月研拟工程计画,责由台湾省水利局负责执行,于1974年10月底开工[2],1977年10月竣工。

标的[编辑]

石冈坝是多目标综合开计划水利工程,标的包括发电尾水调节、现有灌区取水功能改善与公共及工业给水等。在灌溉方面,拓建现有八宝圳葫芦墩圳之进水口及输水路,以供应车笼埔及大肚山两新灌区所需;在民生用水方面,除乌溪下游北岸部分地区系引用乌溪水源之外,大台中地区(包括台中港工业区)地面水均引自大甲溪,由石冈坝引水经处理后设置管线经丰原大雅至大肚山东麓,并设置净水厂处理原水后,透过引水隧道供台中港地区使用,另由石冈埋设管线至朴子口净水厂处理后输送至丰原,再延伸供应北屯配水池供台中市(范围包括北屯西屯南屯中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丰原潭子神冈清水梧栖沙鹿大甲后里东势新社大雅太平大里雾峰乌日大肚区龙井等区)公共用水[2]

基本资料[编辑]

  • 集水区面积:1,061平方公里
  • 满水位面积:0.645平方公里
  • 满水位标高:274公尺
  • 有效容量:113万立方公尺

地震影响[编辑]

在1999年921大地震以前,大台中地区之公共用水量每日约需110万吨,其中90万吨系由石冈坝提供原水。车笼埔断层错动引发921地震,破裂带转向并延长,直接通过石冈大坝第16号溢洪道,地表抬升约10公尺,右岸提升2.2公尺,因为不同抬升高程影响而造成坝体受到挤压变形破坏,造成石冈坝原有16、17、18号闸门及土木设施全毁无法修复外,其馀各闸门亦因地表错动挤压产生扭曲变形,使得闸门枢轴偏闭轨迹已非正常路径,造成启闭困难并且无法有效水密。由于地震来袭时石冈坝蓄水量不大,并未产生巨大的溃坝洪水,却使大台中地区面临缺水困境。震灾之后抢修工作立即展开,1999年12月恢复石冈坝引水,2000年底紧急复建工程全部完工,大坝修复后坝长由原本的352公尺缩短为275.5公尺,每日可供应大台中地区的民生用水则降为65万至70万吨,不足的水源由鲤鱼潭水库支援[3]。虽然灾后紧急抢修尚能维持蓄水及供水功能,十年期间仅利用功能局部改善以满足供水需求;2007年将堰体上之水工机械及相关电气设备进行汰旧换新,2008年3月开始进行更新工程,2010年9月底完成闸门更新[4]

大地震后,石冈水坝部份受损坝体目前被保留起来,作为“国家震灾景观纪念地”,并于第16号溢洪道后方设置鱼道,维护大甲溪鱼类生态[3]

相片[编辑]

注释[编辑]

  1. ^ 石岡壩. 中水局. 2008-12-04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水利五十年纪念专辑,台湾省政府水利处编,1997年出版。
  3. ^ 3.0 3.1 张炎铭、林廷芳、高穆宾主编. 閱讀水庫行腳台灣:探訪隱身山林的灰色建築. 台北市: 三联科技教育基金会. 2012. ISBN 978-986-84878-5-7. 
  4. ^ 最小規模的選擇:石岡壩閘門更新工程.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中文(台湾)).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