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干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干諾
'Connachta
干諾旗幟
旗幟
干諾的位置
國家 愛爾蘭
郡份高威
利特里姆
梅奧
羅斯康芒
斯萊戈
政府
 • 議會12 愛爾蘭統一黨 TDs
3 共和黨 (愛爾蘭) TDs
2 工黨 (愛爾蘭) TDs
2 無黨籍 TDs
1 新芬黨 TD
面積
 • 總計17,788 平方公里(6,867 平方英里)
人口(2011)[1]
 • 總計542,547人

干諾 (/ˈkɒnɔːt/;[2][3] 愛爾蘭語Connachta[需要Irish國際音標]Cúige Chonnacht),原拼寫為Connaught,是 愛爾蘭的西部省份。 到9世紀,它包括幾個獨立的主要王國利特里姆郡、緬因(Uí Maine)和西干諾。

在Conchobar mac Taidg Mór (882年去世)和他的後裔Aedh mac Ruaidri Ó Conchobair (1228年至1233年統治)統治時期,它成為了Uí Briúin Aí王朝統治下的王國,並開始以Ua Conchobair 作為姓氏。在併吞了Breifne王國 ,並附庸原屬於緬因(Ui Maien)西部貴族領地和利揚西部 ,疆域達到最大。兩位最偉大的國王, Tairrdelbach Ua Conchobair (1088-1156年)和他的兒子Ruaidri Ua Conchobair (約1115-1198年)大大擴展了王國的統治地位,於兩人都取得愛爾蘭國王的王位 。

干諾王國在1230年因為王朝內戰而崩潰,讓第1代的干諾男爵Richard Mór de Burgh以及他的繼任者得以趁機開發盎格魯-愛爾蘭的 聚落。由於1307年的Ahascragh之役,1316年的第二次Athenry之役和1333年的第三代阿爾斯特伯爵William Donn de Burgh遭到謀殺,1300- 1360年間英格蘭人在干諾的殖民地逐漸衰落。凱爾特得以復興和且英格蘭人也從 Ballinrobe,Loughrea,Athenry,高威等城鎮撤出。 但直到16世紀,緬因(Ui Maien)和 Tír Fhíacrach Múaidhe王國仍然遵守了英國的法律,但同時很多盎格魯-愛爾蘭的家庭,如de Burgh, de Bermingham, de Exeter, de Staunton,同化為蓋爾人。 不晚於1500年, 英格蘭的都鐸王朝征服愛爾蘭,使干諾成為其下的一個郡。

干諾省是愛爾蘭四個省中使用愛爾蘭語人數最多的省份。 目前,在干諾自認為母語是愛爾蘭語使用者的總比例為39.8%(超過202,000人)。 [4] 高威和梅奧均有愛爾蘭語區

干諾省沒有省級的政府機構,但仍是愛爾蘭政府的法定地區之一。地區代碼為ISO-3166-2 ,是愛爾蘭的四個省之一,「IE-C」是干諾的地區簡碼。康納赫特屬於歐盟議會緬因(Ui Maien) - 西北選區。

名稱[編輯]

干諾得名於中世紀的統治王朝 干諾(Connacht),後來被稱為Connachta ,其名字的意思是「康人(Conn)的後裔」,源於神話中的百戰之王Conn 。在干諾(Connachta)王朝之前,該省( cúige)被稱為Cóiced Ol nEchmacht 。

地理和政治分歧[編輯]

該省分為五個高威利特里姆梅奧羅斯康芒斯萊戈 。 干諾是愛爾蘭四個省中最小的省份,人口550,742。 高威是該省唯一的愛爾蘭城市列表[5]

人口 (2016年) 區域
高威郡 Contae na Gaillimhe 258,552 6,149平方公里(2,374平方英里)
利特里姆 Contae Liatroma 31,972 1,590平方公里(610平方英里)
梅奧 * 包含Mhaigh Eo 130,425 5,586平方公里(2,157平方英里)
羅斯康芒 * ContaeRosComáin 64,436 2,548平方公里(984平方英里)
斯萊戈 包含Shligigh 65,357 1,838平方公里(710平方英里)
累計 550,742 17,788平方公里(6,868平方英里)

自然地理學[編輯]

主要的聚落(2016年) [6][編輯]

沉降 人口
1 高威 高威郡 79,934
2 斯萊戈 斯萊戈郡 19,199
3 卡斯爾巴 梅奧郡 12,068
4 波麗娜 梅奧郡 10,171
蒂厄姆 高威郡 8,767
6 巴利納斯洛 高威郡 6,662
7 洛斯克莫 羅斯康芒郡 5,876
8 韋斯特波特 梅奧郡 6,198
9 洛赫雷 高威郡 5,556
10 奧蘭莫爾 高威郡 4,990
11 Monksland 羅斯康芒郡 4,500
12 香農河畔卡里克 利特里姆 4,062
13 克萊爾莫里斯 梅奧郡 3,687
14 Athenry 高威郡 4,445

歷史[編輯]

早期歷史[編輯]

Listoghil Complex,Carrowmore,斯萊戈郡,有一個小墓,墓52,在圖中前方

在早期的歷史時期,干諾包括克萊爾郡 ,並被稱為Cóiced Ol nEchmacht 。此後的神話紀錄,在圖哈德達南抵達之前, Fir Bolg統治了全愛爾蘭。 Fir Bolg被擊敗,Tuatha Dé Danann驅趕他們到干諾。

諸如Turoe石和Castlestrange石之類的古代遺跡,無論其目的如何,都表示這些社會的雄心和成就,以及它們與歐洲大陸的拉坦諾文化的聯繫。

在早期的歷史時期(公元 300-600年),Ol nEchmacht還不是一個統一的王國,而是一個地區名稱。 它包括數十個主要和次要的部落(túath) ;較大的部落(túatha)如 Maigh Seóla , 緬因(Ui Maien) , Aidhne和Máenmaige 擁有高等王權,而如Gailenga,Corco Moga和Senchineoil人口較少的部落,則淪為附庸(Déisi) 。這些部落都被稱為王國,但依其地位不同,可分為領主,伯爵,國王。

愛爾蘭的早期人民和王國,公元800年。

較大的部落如下:

  • Conmaicne - 高威郡的北部和西海岸
  • Dartraige - Leitrim郡的西北部
  • Delbhna - 羅斯康芒郡南部,以及科里布湖兩岸
  • Fir Craibe - 克萊爾郡 (當時是干諾的一部分)和高威郡西南部
  • Fir Domnann - 梅奧的西海岸
  • Soghain - 高威郡的中央及東部

到了公元5世紀, 托勒密 ( 公元90- 168年)的地理學 紀錄諸如Auteini和Nagnatae之類的史前國家的朝代更迭。 在Muirchu moccu Machtheni等名稱中使用的名詞moccu 」中證明了這一點,該名稱表明一個屬於Machtheni的人。 正如Mac Cairthinn mac Coelboth (死於446年)和Ailill Molt (死於約482年)等國王所證明的那樣,即使到了5世紀,這些人仍然不敵愛爾蘭各地的血緣關係,因為兩人都被認定為Uí Enechglaiss和Uí Fiachrach王朝,而不是屬於當地部落。 到700年, moccu的用法已被machua (後來的MacÓ )完全取代。

在8世紀中葉,現在的克萊爾郡被Déisi Tuisceart併入Thomond 。 從那時起,它成為是明斯特省的一部分。

Connacht這個名字起源於這些早期王朝中最成功的Connachta 王朝。 到1050年,他們將他們的統治從羅斯康芒北部的Rathcroghan擴展到現在的高威郡梅奧 斯萊戈 萊特里姆郡 郡的大片區域。 從那時起,這個王朝的成為整個區域的代稱,並持續到現在。

「凱爾斯書」中的數百個小字母之一 ,在一個名為「個別的大事」的手稿中,源於中世紀早期愛爾蘭。

參見:

  • Cath Maige Mucrama - 關於在Athenry和Clarenbridge之間發生的戰鬥的史詩
  • Goidelic底物假說 - 關於愛爾蘭的蓋爾語前語言
  • Esker Riada - 作為主要的史前愛爾蘭公路之一,Sli Mor,
  • Hibernia - 愛爾蘭的希臘羅馬帳本
  • 島嶼藝術 - 愛爾蘭和大不列顛的後羅馬本土藝術
  • 梅芙 - 干諾傳奇女王
  • TáinBóCúailnge - 愛爾蘭史詩 ,部分位於干諾
  • TáinBóFlidhais - 愛爾蘭史詩 ,位於埃里斯
  • Tríchacét - 蓋爾語領土單位
  • 部落(Túath) - 蓋爾語社會/政治分類

干諾王國[編輯]

1014年愛爾蘭的主要王國。 從東北方向順時針方向,他們是Ulaid , Airgíalla , 米斯, Laigin , 芒斯特 , Connaught , Breifne和Aileach 。 顯示了都柏林韋克斯福德禾達福特科克利麥立克等 城邦

干諾人中最成功的部落是Siol Muireadaigh的Ó Conchobair 。由干諾國王Conchobar mac Taidg Mór (800-882年)開始使用Ó Connobair 作為他們的姓氏,。

Conchobar是愛爾蘭大王(High King,或譯「高王」) Máel Sechnaill mac Máele Ruanaid的附庸(米德國王,自稱全愛爾蘭之王,死於862年)。 他娶Mael Sechnaill的女兒Ailbe,兩人的兒子有Aed Mac Conchobair (死於888年), Tadg Mac Conchobair (死於900年)和卡索爾·馬克·康徹巴爾 (死於925年)。Conchobar和他的子孫擴大Siol Muiredhaigh國的實力,向南達到緬因(Ui Maien) ,西到西干諾 ,並向北進入Uí Fiachrach Muaidhe和Bréifne 。

在Áed in Gai Bernaig(1046-1067年)統治時期,干諾國王統治了相當於現在干諾省的全部範圍。但Con Conchobair與他們的表親Ua Ruairc的Uí Briúin Bréifne內鬥不斷,在956至1102年間曾有4個Ua Ruairc家族的成員取得干諾的王位。1092年時王位一度受Flaithbertaigh Ua Flaithbertaigh篡奪。1102年之後,Ua Ruairc和Ua Flaithbertaigh兩個家族分別被驅逐回其家族領地Bréifne王國和西干諾(Iar Connacht)王國。從那時起直到1474年最後一位國王去世,王權均由Ó Conchobair王室掌握。

緬因[編輯]

干諾(Connacht)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郡王國是緬因(Ui Maien),它在最大的疆域時,統治羅斯康芒郡(Roscommon)的中部和南部 ,和高威郡的中部,中東部 (South Galway) ,以及明斯特(Munster)的盧斯馬(Lusmagh)領地。 他們的統治者姓Ó Ceallaigh ; [7] [8]它的拼寫有時在各抄寫者間略有不同。

雖然Ó Ceallaigh王室從未取得全干諾省的統治權,但是直到干諾王國滅亡後,緬因(Ui Maien)都是一個半獨立的王國。緬因(Ui Maien)的着名統治者如下

  • Máine Mór (約357?年-407?年 )
  • Marcán mas Tommáin (死於653年)
  • Tadhg Mór Ua Cellaigh (985年-1014年在位)
  • Conchobar Maenmaige Ua Cellaigh(1145年-1180年在位)
  • Tadhg Ó Cellala (1316年去世)
  • William Buidhe Ó Cellaigh (約1349年-1381年)
  • Maelsechlainn mac Tadhg Ó Cellaigh (1499年-1511年在位)

國王和國王隊[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Province Connacht. 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2011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6). 
  2. ^ "Connach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S) and Connacht.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 Connacht.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4. ^ Percentage of Irish Speakers and Non-Irish Speakers Aged 3 Years and Over 2011 to 2016 by Sex, County and City,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d Census Year. 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201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0). 
  5. ^ Table B - Population of administrative counties, 2011 and 2016. 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201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6. ^ Population and Birthplace 2016 by Alphabetical List of Towns, CensusYear and Statistic. 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2018-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7. ^ 存档副本.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9-14). 
  8. ^ 存档副本.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