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生命中的最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命中的最痛
電影原版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南尼·莫瑞提
監製Angelo Barbagallo
Nanni Moretti
編劇南尼·莫瑞提
主演南尼·莫瑞提
蘿拉·莫倫
潔絲·敏婷卡
Giuseppe Sanfelice
Silvio Orlando
Sofia Vigliar
Claudio Santamaria
Stefano Accorsi
Simona Lisi
配樂Nicola Piovani
攝影朱塞佩·蘭奇[*]
製片商Sacher Film[*]
通道影業
片長99分鐘
產地意大利意大利
語言意大利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意大利2001年5月9日
臺灣地區2001年11月17日[1]
發行商Sacher Film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兒子的房間
香港生命中的最痛
臺灣人間有情天

生命中的最痛》(La stanza del figlio)是意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它描寫一個家庭在兒子死後的心理打擊和生活。電影是在安科納及其周邊拍攝的,演員包括南尼·莫瑞提、蘿拉·莫藍特傑絲敏·特麗卡

該片獲得2001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英國電影雜誌《帝國》在2008年時評選「史上最偉大的500部電影」時將本片列為第480名。

劇情[編輯]

嘉凡是一位心理醫生,與他的家人(妻子寶拉、女兒愛琳和兒子安迪)住在意大利北部,是一個感情很好的普通家庭。嘉凡每天工作時得聽他的病人們向他訴說他們的各種煩惱;有一天當他和兒子安迪約好要去跑步,卻臨時接到一位病人緊急的電話,他只得放棄與兒子跑步的約定而趕赴病人家,孰料此時兒子和朋友去潛水,不慎意外死亡。

安迪死後,全家陷入悲傷,嘉凡甚至無法再靜心做他的工作,尤其是面對當初那位臨時打電話給他的病人。直到近一個月後,忽然有一位自稱是安迪在露營時認識的女孩雅娜寄了一封信給安迪,全家人在之前從來不知道安迪有女朋友;當妻子寶拉打電話給那雅娜,告訴她這個噩耗並表達想要親自見見雅娜,但遭到雅娜拒絕。而後有一天那位雅娜和另一位男孩自助旅行時經過他們家而前來拜訪,給嘉凡看安迪寄給雅娜的照片(照片中安迪向她展示他的房間),並向寶拉表達當初電話中不禮貌拒絕見面的歉意;雅娜和她的同伴原本要在路上搭便車去法國,嘉凡全家乾脆開車送這兩人到義、法邊界,此時已經是白天,嘉凡一家人目送他們搭上巴士,並在海邊漫步。

製作[編輯]

意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對精神分析學擁有長期的興趣,並一直想演出一副這樣的戲,出於這個長期的興趣他發展了《人間有情天》最初的主意[2]。他聽說他的妻子懷孕一個男孩時產生了故事的主意[3]

攝影師朱塞佩·蘭奇說他們尋找一個有海,有港口的攝影地點,最後決定熱那亞太大,的里雅斯特的建築物太漂亮太吸引觀眾的注意,最後選擇安科納[4]。由於南尼·莫瑞提期間生病,拍攝停止了三個月。因此工作人員和演員的合同到期必須延長,此外拍攝過程還遭到罷工聖誕節假期的中斷[2]

評價[編輯]

批評家[編輯]

《人間有情天》獲得批評家好評。爛番茄結合83篇批評獲得84%好評的結果,平均評分為7.3/10。網站的總結是「《人間有情天》是對悲痛感人和深思的研究」[5]Metacritic綜合34篇批評給《人間有情天》打總分為73/100,「總的來說好評」[6]羅傑·埃伯特授予《人間有情天》3.5顆星,說「有時一名導演可以用非常普通的方法感動我們」[3]。《紐約時報》的批評家史蒂芬·霍爾登說《人間有情天》感人,他提到當年發生的九一一襲擊事件,說突然發生的悲劇會如何摧殘生命。霍爾登認為《人間有情天》不十分創新,但是演技紮實。《綜藝》的評論稱它是「一部細膩的疼痛與悲傷的戲」,批評莫瑞提的表演過分表現自己,表揚莫藍特的表演「深深感人」[7]。《芝加哥讀者》評論說這部電影顯示出「細嫩的演技」[8]。《Time Out》讚揚《人間有情天》是「微妙、心理上精明、在語氣上吸引人但不教導式」,結論說它是「一枚寶石」[9]。《芝加哥論壇報》稱《人間有情天》「感人」[10]

帝國》在2008年時評選「史上最偉大的500部電影」時將本片列為第480名[11]。《衛報》把它列入2000年到2009年10大最佳電影之一[12]

票房[編輯]

在意大利《人間有情天》的票房總收入為550萬美元,全球的總收入為1180萬美元[13][14]

獲獎[編輯]

第54屆康城影展上《人間有情天》獲得金棕櫚獎[15]。它是20多年來首部獲得這個康城最高獎項的意大利電影。意大利向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提議《人間有情天》,但是它沒有獲得提名[16]

參考資料[編輯]

  1. ^ 人間有情天(台灣Yahoo電影). [2013-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7). 
  2. ^ 2.0 2.1 Mottram, James. The Son's Room. BBC. 2014年10月28日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10日). 
  3. ^ 3.0 3.1 Ebert, Roger. The Son's Room. Rogerebert.com. 2001年3月1日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10日). 
  4. ^ Eleanor Andrews, Place, Setting, Perspective: Narrative Space in the Films of Nanni Moretti, Rowman & Littlefield, 2014年9月26日, 26頁, ISBN 1611476917
  5. ^ La Stanza del Figlio (The Son's Room) (2002). 爛番茄. Fandango Media.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5月11日). 
  6. ^ The Son's Room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5月11日). 
  7. ^ Rooney, David. Review: 'The Son's Room'. 綜藝. 2001年3月16日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10日). 
  8. ^ Brody, Meredith. The Son's Room. The Chicago Reader.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10日). 
  9. ^ GA. The Son's Room. Time Out.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8日). 
  10. ^ Wilmington, Michael. Moving 'Son's Room'. 芝加哥論壇報. 2002年3月1日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7日). 
  11. ^ The 500 Greatest Movies Of All Time. 帝國雜誌. 2008年10月3日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22日). 
  12. ^ Bradshaw, Peter. Best films of the noughties. 衛報. 2009年12月25日 [202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5月23日). 
  13. ^ Rooney, David. Italy toasts local share of market. 綜藝. 2001年6月11日: 7 [2021年8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28日). 
  14. ^ Box Office Mojo上《人間有情天》的資料(英文)
  15. ^ Festival de Cannes: The Son's Room. festival-cannes.com. [2021年8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8月5日). 
  16. ^ Feiwell, Jill. 51 countries bid for Oscar. 綜藝. 2001年11月19日 [2021年8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0月19日).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