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製譜軟件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製譜軟件
MuseScore
Forte
Encore

製譜軟件(英語:Scorewriter)又稱打譜軟件記譜軟件樂譜軟件樂譜製作軟件,是用來創建、編輯並輸出樂譜的程序。用製譜軟件製作樂譜就像用文字處理器處理文本,因為製譜軟件通常能提供靈活的編輯功能並能自動佈局,產生高質量的輸出效果。

大多數製譜軟件(尤其是2000年以後的),可以錄製在MIDI 琴鍵(或其他MIDI樂器)上演奏的音符,並通過 MIDI 或虛擬樂器播放回放。目前最主要的三款專業的商業製譜軟件是Finale西貝流士Dorico[1],而MuseScore等免費製譜軟件也同樣使用廣泛。

歷史[編輯]

20世紀80年代,桌上型電腦的迅速發展見證了幾十種早期製譜軟件的誕生(見製譜軟件列表)。它們是年輕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作曲學生的福音,為創作管弦樂和其他作品的總譜和分譜提供了一種更便宜的方式。然而,它們通常很難使用:雖然樂譜可讀,但看起來並不專業,除了SCORE。SCORE開發於80年代末,使用者主要是商業出版社,因為其高昂的價格使大部分非專業作曲家/抄寫員望而卻步。[2]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些早期的程序多被遺棄,因為新的製譜軟件在易用性和輸出質量上超過了它們。在這一時期,FinaleSibelius發佈,其具有各種複雜功能,還能實現高質量的輸出,讓它們得以適用於各類音樂場景。

到2000年,市場被Finale(特別是在美國)和Sibelius(自1993年以來在英國佔主導地位,1998年在Windows發佈後擴大到全世界)所支配,這兩者至今依然主導着製譜軟件市場。 [3]

2006年,Avid收購了Sibelius。在 2012 年的重組中,Sibelius 的倫敦辦事處被關閉,開發團隊也被解散。2013年2月,Steinberg宣佈聘請了前Sibelius團隊以打造新的製譜軟件Dorico[4],並發佈於2016年10月[5]FinaleSibeliusDorico是當今領先的專業級製譜軟件。

功能[編輯]

全屏狀態的MuseScore 2.0,顯示了符號面板、檢視器和鋼琴琴鍵

所有的製譜軟件都支持輸入、編輯和打印不同音樂符號和記號。這些軟件的適用範圍,有的小到編寫簡單的歌曲、鋼琴曲或結他譜,有的大到處理複雜的管弦樂和特殊記譜法(從早期音樂到先鋒派),並能實現高質量的樂譜雕刻

製譜軟件通常可以用鼠標、計算機琴鍵或MIDI琴鍵輸入音樂。少數軟件也有一些其它的輸入手段:用樂譜OCR來掃描輸入、用麥克風演奏或演唱輸入、用觸摸屏輸入等。

大多數製譜軟件還支持使用 MIDI 或虛擬樂器(如VST等)播放音樂。屏幕可以同時顯示樂譜,並通過更改虛擬鋼琴琴鍵上的鍵顏色來顯示正在播放的音符。雖然有些音序器(如DAW)也可以寫樂譜,但它們的制譜功能通常不如製譜軟件,因為其主要用途是錄製和演奏音樂。

有些製譜軟件支持相當程度的定製和微調排版,這也是為了適應出版商高質量排版和某些個人風格。

一些樂譜編寫器允許用戶在Internet上發佈樂譜,這些樂譜可以(例如)播放、轉置和打印出來,可能需要付費。

有些製譜軟件支持在互聯網上發佈樂譜,這些樂譜(可能)可以下載、播放、轉換格式、印刷等等,其功能可能需要付費。


大多數製譜軟件也會提供其它制譜功能,例如移調、製作分譜,或提供逆行倒影等變換手段,有些還可以自動創建樂器練習和學生作業表。一些軟件支持插件,這些插件通常由用戶或其他公司開發。其他功能可能有版本控制、更改音頻軌道、導入導出圖像等。

文件格式[編輯]

幾乎所有製譜軟件都使用獨有的文件格式保存文件。因此,為了在不同的記譜器之間移動記譜(或從其他類型的音樂軟件,比如音序器),大多數製譜軟件也可以導入或導出其它可以互換的文件格式,如:

  • 幾乎所有的製譜軟件都支持MIDI文件。然而,由於這種格式是為回放而非制譜設計的(例如使用音序器),使用它在製譜軟件間轉換,效果通常很不完美,並且會丟失很多制譜細節。
  • MusicXML目前已成為最通用和準確的樂譜文件交換格式標準。 [6]
  • NIFF格式現已過時[來源請求],僅有少數製譜軟件支持。 [7]

製譜軟件對比英語Comparison of scorewriters詳細說明了不同製譜軟件可以導入或導出的格式。

還有一些人類可讀的基於文本的格式,例如ABC notationLilyPond 、 ASCII tab和NoteWorthy Composer文本文件。MediaWiki的Score extension可以呈現和生成前兩種格式的音頻預覽。

另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Cliff, Tony. Tech Reviews: Dorico Pro 3. Music Teacher Magazine (Rhinegold Publishing). 1 December 2019 [6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2. ^ Selfridge-Field, Eleanor. Beyond MIDI: The Handbook of Musical Codes First.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7: 252. ISBN 978-0262193948. 
  3. ^ Richard Sussman, Michael Abene, Mike Abene (2012) Jazz Composition and Arranging in the Digital Age p. xlvii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Kirn, Peter. FEB 20 2013 Sibelius Core Team Now at Steinberg, Building New Notation Tool. Create Digital Music. 20 February 2013 [17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8). 
  5. ^ Arblaster, Simon. Steinberg's Dorico software promises to be the most flexible scoring application there is. musicradar. 20 October 2017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9). 
  6. ^ MusicXML Software. MakeMusic, Inc. 7 July 2012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7. ^ Belkin, Alan (NIFF coordinat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NIFF. February 1992 [200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31). Niff has now been superseded by MusicXML.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