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頭 (建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不同風格柱頭的幾個例子:埃及複合式、古希臘多立克式愛奧尼柱式、古羅馬科林斯柱式拜占庭式、伊斯蘭式、哥特式、洛可可式和新藝術風格。

柱頭(英語:Capital/Chapiter),為建築術語,來自拉丁語caput(頭部),是柱子或者壁柱最頂端的部分。它在柱子本身與柱子上端承重的部分之間起到了緩衝的作用,能夠增大柱子的承重面積,保護柱子的邊緣。柱頭既可以是凸出形狀的,比如多立克柱;也可以是凹陷下去的,比如科林斯柱inverted bell英語inverted bell;抑或是像愛奧尼柱那樣卷出來;這是柱頭的最基本的三種形式。

先古典柱頭[編輯]

埃及[編輯]

埃及式柱頭的最主要三種型式為蓮花形、莎草形和棕櫚形,還有前多立克式、哈托爾式以及許多變種。

蓮花式[編輯]

莎草式[編輯]

棕櫚式[編輯]

前多立克式[編輯]

前多立克式因形似希臘多立克柱式,被認為是其先驅而得名。

哈托爾式[編輯]

哈托爾式因緣於祭祀哈托爾丹德拉神殿英語Dendera Temple complex而得名,柱頭有哈托爾的頭飾。

亞述[編輯]

波斯[編輯]

波斯柱頭為常見的雙牛頭形狀。

愛琴海[編輯]

古典柱頭[編輯]

希臘[編輯]

多立克柱式[編輯]

愛奧尼柱式[編輯]

科林斯柱式[編輯]

羅馬[編輯]

羅馬五柱式為希臘三柱式加上塔司干柱式和混合柱式

塔司干柱式[編輯]

混合柱式[編輯]

印度[編輯]

印度受到希臘化時代影響,吸納了希臘的柱頭型態。

古典後期柱頭[編輯]

拜占庭[編輯]

其他[編輯]

臺灣[編輯]

臺灣受到清朝晚期開港通商及日治時期影響,寺廟建築中的龍柱大量出現模仿古典柱頭的作品,被稱為「白菜頭」。多模仿科林斯柱式或式混和式,也有棕櫚葉形狀。

參考文獻[編輯]

書籍
  • Lewis, Philippa & Gillian Darley (1986) Dictionary of Ornament, NY: Pantheon

 本條目包含來自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Capital (architectur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