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盧西亞國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盧西亞
聖盧西亞國旗
用途國旗民用旗)​Small vexillological symbol or pictogram in black and white showing the different uses of the flag
比例1:2
啟用日期1967年3月1日
設計者鄧斯坦·聖·奧馬爾
比例1:2
啟用日期1979年
比例1:2
啟用日期1979年

聖盧西亞國旗,為藍地(代表海洋與忠誠),中間有黃色一三角形(代表陽光與繁榮),上有一鑲白邊的黑色箭頭(代表聖盧西亞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各種族和諧共處)。而三角形也代表了當地的皮通山──它是聖盧西亞的象徵。

現行聖盧西亞國旗是該國所用的第五面旗幟。皮通山圖案的國旗原型啟用於1967年3月1日英屬聖盧西亞宣佈內部自治起,原縱橫比例原為2:3,底色為靛藍色。1979年2月22日,聖盧西亞正式獨立,國旗縱橫比例改為1:2,底色改為深藍色。2002年2月22日,聖盧西亞國旗作出最新修改,主體圖案和縱橫比例不變,而底色則變為天藍色。

歷史國旗[編輯]

國旗 時間 使用 備註
1875–1939 聖盧西亞第一面國旗 英國殖民地聖盧西亞的旗幟
1939–1967 聖盧西亞第二面國旗 英國殖民地聖盧西亞的旗幟
1967–1979 聖盧西亞第三面國旗 聖盧西亞內部自治後採用的旗幟
1979–2002 聖盧西亞第四面國旗 聖盧西亞獨立後的首面旗幟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