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敬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敬思
出生1875年7月11日
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
逝世1958年10月30日
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
職業美以美會傳教士
生命活水醫院院長

裴敬思(英語:Edward Carter Perkins,1875年7月11日—1958年10月30日),美以美會來華醫療傳教士。他用自己的財產在江西九江開辦了生命活水醫院(Water of Life Hospital),擔任醫院院長近三十年[1]

早年經歷[編輯]

裴敬思是美國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市人,生於1875年7月11日,父親愛德華·亨利·帕金斯(Edward Henry Perkins),母親瑪麗·伊芙琳·德懷特(Mary Evelyn Dwight)[2]。裴敬思的家族在當地極有名望,他的祖父和父親均為銀行家[3][4],不過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是母親將他和他哥哥兩人撫養長大。

1898年,裴敬思從耶魯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之後,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法律,1901年結束了在那裏的學習[5]。1904至1905年間,他的信仰發生了轉變,他脫離公理會,加入美以美會,並決心成為一名醫療傳教士。為此,他先後進入馬里蘭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學習。1910年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後,他到中國旅行,期間,他第一次來到江西九江。而後,他在紐約市聖路加醫院工作兩年,又赴倫敦熱帶醫學院學習一年。

開辦生命活水醫院[編輯]

1913年,裴敬思加入美以美會江西佈道會,正式開始醫療傳教生涯。他先在金陵大學華言學堂學習中文,之後他來到九江做醫療傳教工作,籌備建立一所醫院。因為他喜愛《聖經》中的「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示錄 22:17),所以他將醫院命名為生命活水醫院(Water of Life Hospital)。1916年6月15日,裴敬思和紐約州揚克斯市的喬治娜·邁克唐納德·菲利普(Georgina MacDonald Phillip)在新娘的家鄉結婚。結婚後,由於金陵大學醫院急需人手,裴敬思在那裏工作了一段時間,同時繼續為九江的醫院做籌備。1918年9月20日,生命活水醫院成立。裴敬思擔任醫院院長,以他個人的財產支持醫院建設、維持醫院運行。九江鎮守使鄧如琢在醫院致辭時說到:「為了一項事業,有些人選擇出錢,另一些人則選擇出力,而裴醫生是出錢又出力。」[6]在教職方面,他1920年受按為副牧,1929年受按為長牧。

當抗日戰爭的戰火燒至九江,醫院積極收治傷員,救濟難民[7]。大平洋戰爭爆發數月後,裴敬思夫婦被遣送回美國,醫院為日軍佔用。1946年,雖然已過了退休年齡,裴敬思回到九江,重開生命活水醫院。

1949年,解放軍渡江後,新政府逐步收緊對外國傳教活動的限制。1950年底,九江政府命令裴敬思夫婦等傳教士離開。次年,生命活水醫院被政府接管,後改名為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繼續醫療傳教工作[編輯]

回到美國後,裴敬思一度前往美國田納西州一處山區做醫療服務。1954年,雖已年近八旬,他接受黃安素會督的邀請,到台北開設生命活水診所。1957年底,他終因年老體衰而回國。

去世[編輯]

1958年10月30日,裴敬思病逝於家鄉,享年83歲。他的妻子在三年後去世,享年78歲。[2]

參考資料[編輯]

  1. ^ Frank T. Cartwright. The Hand of God. World Outlook (Board of Missions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62-1: 14–15, 48 [2014-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2. ^ 2.0 2.1 裴敬思夫妇的墓. [2014-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3. ^ Patrick Henry Woodward. 1792-1892: One Hundred Years of the Hartford Bank, Now the Hartford National Bank, of Hartford, Conn. Press of the Case, Lockwood & Brainard Company. 1892. 
  4. ^ Franklin Carter. Edward H. Perkins, a Brief Record of a Noble Life. 1876. 
  5. ^ Columbia Un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Alumni Register, 1754-1931.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32: 680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6. ^ Minutes of Kiangsi Conference of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1925: 203 [2014-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7. ^ 1938年医院救济难民的影像资料.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