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84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巴84线
概述
运营商新世界第一巴士
使用车辆丹尼士飞镖
(DC、20**)
线路信息
起点站杏花邨
途经小西湾、杏花邨、筲箕湾、耀东及西湾河
终点站(循环线)
线路长度16.4公里
运行周期57分钟
起点站运营时间0600-0000
终点站运营时间0600-0000
发车间隔20-30分钟一班
票价$3.9
相关线路
竞争交通专线小巴62、62A
城巴85线

新巴84线香港一条已停驶的巴士路线。

本线的特别之处是,虽然以杏花邨作终点站,运作方式与一般循环线不同,乘客可以由沿线任何一个车站上落,但为确保班次准确,在小西湾耀东邨巴士总站会作为调节点,巴士会稍停数分钟才开出,是一个相当特别的纪录。

历史[编辑]

  • 1978年4月20日:本线投入服务,当时由中华巴士营办,往来柴湾安业街)及筲箕湾工厂街),于每日早上至傍晚提供服务。
  • 1988年10月16日:为方便杏花邨居民,中巴88M线(柴湾地铁站至杏花邨)并入本线,总站由柴湾安业街延长至杏花邨
  • 1990年4月1日:配合小西湾邨入伙而驶经小西湾巴士总站
  • 1995年9月1日:为方便耀东邨居民往来柴湾,本线改为循环运作,绕经耀东邨兴东邨西湾河
  • 1998年9月1日:中巴经营权结束,本线由新巴接办。
  • 1999年5月17日:本线延长服务时间至午夜。
  • 2000年5月15日:为吸引乘客,本线改为特快循环线(不经柴湾斜),但客量却因流失前往柴湾道一带上学的学生客而急剧下降,成为日后取消的导火线。
  • 2001年9月23日:配合爱秩序湾发展,本线开始绕经该处。
  • 2003年春季:香港爆发“沙士”,本线一度缩减班次至最疏超过1小时一班,假日甚至停驶,直至疫情舒缓后才回复原有班次。
  • 2005年1月9日:本线永久停驶,亦象征新巴服务正式撤出在该处为总部的杏花邨,由新巴2M线(已于2006年停驶,由城巴77线99线增设双向分段收费取代)更改路线并提供多条新巴及城巴柴湾路线转乘优惠,以及城巴85线增设双向分段收费取代。

客量[编辑]

本线开办初期与82(来往北角码头柴湾常安街)及83(来往西湾河码头太古城及柴湾新厦街,已停驶)等柴湾区巴士线重叠,重要性相对较低,因而客量偏低,唯在学校上下课时间,84则有效疏导柴湾区柴湾道斜路学校的学生,成为当时柴湾区学生线之一。

1990年代,由于小西湾不断发展,耀东居民亦渐渐增多,正好为两区的居民及学生提供方便的交通服务,客量亦因而增加。此时亦是本线最兴旺的时期。不过由于当时路线十分冗长,导致由杏花邨往返筲箕湾耀东邨的乘客纷纷改乘城巴85或港岛线

2000年5月15日,本线改为特快循环线(不经柴湾斜),但班次却减少到20分钟一班,引致客量大幅流失。

2003年香港爆发“沙士”,本线一度缩减班次至最疏超过1小时一班,更暂停假日的服务,直至疫情舒缓后才回复原有班次,不过已经元气大伤,班次疏落之余,乘客大多已改乘专线小巴62系及城巴85线,而耀东邨一带居民亦宁愿步行下山乘搭往来柴湾的巴士路线,留下的只是熟客,令客量一直偏低,更成为新巴当时亏损最严重的路线。

用车[编辑]

本线开办初期,主要采用佳牌阿拉伯五型(LX)及利兰胜利二型(LV)。

1998年,新巴接办本线之后,曾经将本线全面空调化,以1991年丹尼士飞镖(DC)作主力车队,不过在繁忙时间却经常爆满。为解决情况,新巴重新派出非空调巴士行驶本线,派回利兰胜利二型行驶,空调巴士就因此一度绝迹本线。

踏入21世纪,利兰胜利二型因年事已高需要退役,取而代之的并不是全新的空调巴士,却是1979年出厂的短轴利兰珍宝(SF),之后又有1990年丹尼士秃鹰11米非空调巴士(DM)。2000年末,新巴最后决定注入载客量较少的1991年飞镖(DC)及1998年的低地台飞镖(20**)行驶本线,代替非空调巴士。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