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婴奇案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夺婴奇案
The Sugarland Express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史提芬·史匹堡
监制
编剧贺尔·巴伍德
马修·罗宾斯[*]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剧本
故事
  • 史提芬·史匹堡
  • 贺尔·巴伍德
  • 马修·罗宾斯
主演
配乐约翰·威廉斯
摄影维尔莫斯·齐格蒙英语Vilmos Zsigmond
剪辑
制片商环球影业
片长110分钟[1]
产地 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74年4月5日 (1974-04-05)(美国)
发行商环球影业
预算300万美元
票房750万美元[2](美国国内)
各地片名
香港横冲直撞大逃亡
台湾横冲直撞大逃亡(首映)
小迷糊大逃亡(重映)
新加坡夺婴奇案[3]
杀手娇娃[4]

夺婴奇案》(英语:The Sugarland Express)是一部于1974年上映的美国犯罪剧情电影,由史提芬·史匹堡执导,并由贺尔·巴伍德马修·罗宾斯英语Matthew Robbins (screenwriter)编剧。该片同时也是史匹堡的剧场电影处女作[5],由戈尔迪·霍恩威廉·阿瑟顿班·约翰森麦克·萨克斯英语Michael Sacks主演。剧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对逃狱的夫妻试图寻找被送去寄养家庭的孩子。

该片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各地取景。电影在上映后收获普遍影评人的好评,但在票房方面的表现就没那么出色。《夺婴奇案》在第27届康城影展上荣获最佳剧本奖

剧情[编辑]

1969年5月,刚出狱的卢·琴·帕布伦(Lou Jean Poplin)协助丈夫克洛维斯·麦可·帕布伦(Clovis Michael Poplin)逃出拘留所,去寻找两人在服刑期间送往寄养家庭的孩子。寄养家庭位在德克萨斯州舒格兰

途中,两人在公路上引发事故,麦斯维尔·史莱巡警(Patrolman Maxwell Slide)拦下了他们,两人以为史莱巡警得知了越狱的事,心慌之下挟持了史莱巡警,并抢下了他的警枪。由于两人持有人质,警方只能一路尾随在后,并提供食物、汽油给帕布伦夫妇。追捕过程引起了大批媒体的关注。两人一路来到了寄养家庭,警方在那里开枪打中了克洛维斯,克洛维斯试图逃逸但伤重死在车上。警方将卢·琴逮捕归案。

角色[编辑]

角色卢·琴·帕布伦与克洛维斯·麦可·帕布伦分别取材自当时21岁的艾拉·费·荷莉黛(Ila Fae Holiday)和22岁的罗拔·“鲍比”·丹特(Robert "Bobby" Dent[6]。史莱巡警的角色原型是当时27岁的楚珀·J·肯尼斯·克隆英语James Kenneth Crone,而角色坦纳警长则取材自德克萨斯州的公路巡警杰瑞·米勒(Jerry Miller[6]

在现实中,艾拉·费并没有协助鲍比逃狱——鲍比是在1969年4月时获释出狱的[6]。有别于电影,鲍比在艾拉·费的2个孩子(在遇见鲍比前生下来的)所住的寄养家庭中枪后当场毙命[6]。艾拉·费被判处5年徒刑,最终服刑5个月便出狱。她于1992年逝世,享年40多岁[6]

制作[编辑]

该片为史提芬·史匹堡的剧场电影处女作

在作品《飞轮喋血英语Duel (1971 film)》(1971年)广受好评后,史提芬·史匹堡收到了多份邀约,但他一一推辞掉了。史匹堡注意到了一个刊登在《公民新闻报》、尘封已久的新闻案件,报导一对夫妻用尽各种手段夺回住在养父母家中的亲生孩子。他将剧本交给贺尔·巴伍德马修·罗宾斯英语Matthew Robbins (screenwriter)加以润色[7]:118-119。该片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各地取景[8]。在真实事件中,共有90辆警车参与追捕行动;但因制片预算的缘故,剧组只能用约40辆车来拍片[7]:121-122

发行[编辑]

《夺婴奇案》于1974年4月5日在美国上映[9],与同期上映的《大老千》、《穷山恶水英语Badlands (film)》及《没有明天的人英语Thieves Like Us (film)》一同竞争[7]:123-124,最终票房不尽理想[10]:159。史匹堡对该片的发行方式感到不满意,认为观众一看到戈尔迪·霍恩的名号便认为该片仅是一部小本电影。他还觉得片名取得不好:“许多人还以为这是部儿童片呢”[7]:123。《夺婴奇案》的蓝光DVD版本分别于2011年2月15日及2015年5月5日发布[11]

反响[编辑]

该片获得的评价多为正面。烂蕃茄上收集的33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30篇给予该片“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91%,平均得分7.3分(满分10分),该网站的共识性评价写道“也许该片的剧情仿效了时下反文化的公路电影,但史提芬·史匹堡的剧场电影处女作展现了许多赏心悦目的元素,而他将在日后的作品中对它们加以淬炼”[12]。《夺婴奇案》在第27届康城影展上荣获最佳剧本奖[13]。《芝加哥读者报英语Chicago Reader》的戴夫·凯尔(Dave Kehr)指出,该片的步调跟不上结局,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能抓住观众胃口的电影”[14]。《纽约时报》的诺亚·赛尔英语Nora Sayre表示,《夺婴奇案》有种漫不经心的疯狂格调,使其显得格外自然[15]

然而,《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伊伯特给出了2.5颗星(满分4颗)的评价,认为史匹堡将目光过度聚焦在那些警车上,且没有呈现出片中角色的特质及个性[16]。《综艺》杂志的影评人写道,“不幸的是,该片的片尾部分聚焦在沉重的社会议题上,噪音及怒气倾泻而出”[17]。数年后,史匹堡表示,他应该用另一种方式来呈现该片,认为片中对警方的立场描写的不够好,坦纳警官的动机显得过于薄弱,且片中那对夫妻的设定又让他们看起来太过可怜,削弱了他们所犯罪行的严重性[7]:124-125

参考资料[编辑]

  1. ^ The Sugarland Express (1974). AllMovie.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2. ^ The Sugarland Express. Box Office Mojo.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3. ^ NewspaperSG. eresources.nlb.gov.sg. [2024-06-05]. 
  4. ^ NewspaperSG. eresources.nlb.gov.sg. [2024-06-05]. 
  5. ^ The "Sugarland Express" Gang. TexasMonthly. 2001-09-01 [2013-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6. ^ 6.0 6.1 6.2 6.3 6.4 Haile, Bartee. The real story behind ‘The Sugarland Express’. Conroe Courier. 2012-05-04 [2017-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7. ^ 7.0 7.1 7.2 7.3 7.4 菲利浦·M·泰勒著; 苏千玲译. 《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台湾: 方智出版社. 1997-01. ISBN 957-679-419-6. 
  8. ^ The Sugarland Express (1974) Filming Locations. IMDB.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2). 
  9. ^ The Sugarland Express (1974) Release Info. IMDB.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8). 
  10. ^ 管家琪著. 《電影大師——史蒂芬·史匹柏的少年時光》. 台湾: 文经社. 2003-04. ISBN 957-663-375-3. 
  11. ^ The Sugarland Express (1974). DVDsReleaseDates.com.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12. ^ The Sugarland Express (1974). Rotten Tomatoes.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2). 
  13. ^ Festival de Cannes: The Sugarland Express. festival-cannes.com. [200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4. ^ Kehr, Dave. Sugarland Express. Chicago Reader.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15. ^ Sayre, Nora. Movie Review - THE SUGARLAND EXPRESS. The New York Times. 1974-03-30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2). 
  16. ^ Ebert, Roger. The Sugarland Express. The New York Times. 1974-08-26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17. ^ The Sugarland Express Reviews. Rotten Tomatoes.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