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干湿季气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热带莽原气候

热带莽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草原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疏林莽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地区位于赤道多雨气候的高纬两侧,具体位于非洲撒哈拉以南高原、马达加斯加岛西部、西印度群岛部分、墨西哥高原中美洲西岸、南美洲巴西高原等地。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草地上会长有纺锤树猴面包树金合欢树等。

特征[编辑]

  1.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终年高温
  2. 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湿季,根据干季位于冬季和夏季,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分别表示为“Aw”和“As”。年降水量通常至少在600毫米以上,其上限不可能超过2500毫米[1][2]

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编辑]

  1. 年雨量热带季风气候大于热带干湿季气候,而且热带季风气候一般不存在降水为0的月份,即使旱季亦有少量降水;热带干湿季气候下旱季往往存在降水接近于0的月份。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各月日照时长通常均明显高于热带季风气候。
  2. 热带干湿气候雨季相对热带季风气候长(一般达6个月左右),而且雨季来临降水是逐月逐渐增加;而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一般只有4个月左右)但降水较热带干湿季气候更集中,且雨季来临时降水是突然增加。
  3. 热带季风气候有季风显著,而热带干湿季气候则否。
  4. 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热带季雨林,热带干湿季气候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5. 柯本气候分类法中,最干月降水量同时少于60毫米(mm)和(100-0.04×年平均降水量)则为热带干湿季气候,若最干月降水量在60毫米(mm)和(100-0.04×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则为热带季风气候[1][2]

区内相对典型的著名城市[编辑]

选定城市的气候图[编辑]

(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选定)

拉各斯
气候图表
 
 
13
 
 
32
22
 
 
41
 
 
33
24
 
 
84
 
 
33
24
 
 
146
 
 
32
24
 
 
202
 
 
31
23
 
 
316
 
 
29
22
 
 
243
 
 
28
22
 
 
122
 
 
28
22
 
 
160
 
 
29
22
 
 
125
 
 
30
22
 
 
40
 
 
31
23
 
 
15
 
 
32
23
平均最高及最低温度以摄氏(℃)表记
降雨总量单位为毫米(㎜)
资料来源:[1]
巴西利亚
气候图表
 
 
241
 
 
27
17
 
 
215
 
 
27
17
 
 
189
 
 
27
18
 
 
124
 
 
27
17
 
 
39
 
 
26
15
 
 
9
 
 
25
13
 
 
12
 
 
25
13
 
 
13
 
 
27
15
 
 
52
 
 
28
16
 
 
172
 
 
28
17
 
 
238
 
 
27
18
 
 
249
 
 
26
18
平均最高及最低温度以摄氏(℃)表记
降雨总量单位为毫米(㎜)
资料来源: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曼德勒
气候图表
 
 
4
 
 
29
13
 
 
2
 
 
32
15
 
 
1
 
 
36
20
 
 
40
 
 
38
24
 
 
138
 
 
37
26
 
 
116
 
 
34
26
 
 
83
 
 
34
26
 
 
136
 
 
32
25
 
 
150
 
 
33
25
 
 
125
 
 
32
24
 
 
38
 
 
30
19
 
 
6
 
 
28
15
平均最高及最低温度以摄氏(℃)表记
降雨总量单位为毫米(㎜)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Beck, Hylke E.; Zimmermann, Niklaus E.; McVicar, Tim R.; Vergopolan, Noemi; Berg, Alexis; Wood, Eric F. Present and future 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maps at 1-km resolution. Scientific Data. 30 October 2018, 5: 180214. Bibcode:2018NatSD...580214B. ISSN 2052-4463. PMC 6207062可免费查阅. PMID 30375988. doi:10.1038/sdata.2018.214 (英语). 
  2. ^ 2.0 2.1 Peel, M. C.; Finlayson, B. L. & McMahon, T. A. Updated world map of the 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PDF).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07, 11 (5): 1633–1644. Bibcode:2007HESS...11.1633P. ISSN 1027-5606. doi:10.5194/Hess-11-1633-2007可免费查阅. 

参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