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Buddhist Yip Kei Nam Memorial College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北面
地址 香港新界葵青區青衣長青邨
宗教背景佛教
隶属香港佛教聯合會
创办日期1978年
学区葵青區
校監釋衍空法師
校長蘇家樑先生
副校长郎慧英女士
教師人數65人
年级中一至中六
学生人数998人
語言中文、英文
校园面积8,000平方米
校訓明智顯悲
電話號碼+852 2495 3363
传真號碼+852 2433 9009
学校网址www.byknmc.edu.hk
地图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南面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英語:Buddhist Yip Kei Nam Memorial College,簡稱BYKNMCYKN)是香港青衣一間政府資助文法中學,創辦於1978年9月,校舍建築費用全部由政府負擔,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建造(亦是房委會代建的第一座中學校舍[1]),開校設備費用由澳門賭王葉漢先生慨捐100萬港元,故學校以其父葉紀南先生冠名。葉漢善長更於1981年再慨捐港幣20萬元用作獎助學基金,近年再得多位善長錦上添花使獎助學基金累積至50萬元。捐助善長包括慈祥法師、何德心校監及葉圍洲先生。

2005年學校改善工程完成後,擁有標準課室30間及特別室22間。

入學編社[编辑]

在入學年級序號中,以一定次序循環編社,無特別規則。

辦學宗旨[编辑]

本著佛化教育的精神,配合時代進展的需要,向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均衡教育的機會。

學校設施[编辑]

  • 此校為一所連環型校舍,於1978年完工。
  • 2005年學校改善工程完成後,擁有標準課室30間,禮堂1座,特別室22間。
  • 校舍新、舊翼共擁有:有蓋禮堂1座(舊、新翼各1間)、室內禮堂(舊翼)、特別室(新翼,為極超迷你課室,一人伸出雙手已可碰到兩邊的牆)22間,包括:理科實驗室(舊翼)、電腦室[2](舊、新翼各1間)、家政室(舊翼)、金工室(舊翼)、木工室(舊翼)、美術室(舊翼)、音樂室(舊翼)、地理室(舊翼)、圖書館(舊翼)、學生活動中心(舊翼)、襌修室(新翼)、職員室(舊、新翼各1間)、英語角 / 空課室(舊翼)及多用途中心(新翼)等
全部均有空調設施。設有傷健人士專用設施(新翼,只有升降機)。

語文政策[编辑]

中一至中三實行母語教學,中四至中六則分班以中文英文為教學語言[3]

課程政策[编辑]

  • 因應學生的能力與興趣而設計課程,亦會隨著社會需求而開設實用的科目。
  • 2007-2008年度於中四級增設會計學原理。
  • 中一、二級皆開設綜合人文科[4],以銜接未來新高中的通識教育科。

班別架構[编辑]

  • 中一至中三
每級五班
  • 高中一(中四)
每級六班(即4A至4F)
  • 2007-2008年度或以前(舊高中)
  • 中一至中三
每級五班
  • 中四至中五
每級四班,理科(D,英文,部份科目同學可申請轉中文)、理科(C,中文)、文商科(B,中文)、文科(A,中文)
  • 中六至中七
每級兩班,理科(S,英文,特殊情況下可申請轉中文)、文科(A,中文+英文,特殊情況下可申請轉中文)
  • 2010-2021年度(【【新高中】】)
  • 中一至中六
每級四班

新高中課程規劃[编辑]

  • 已成立新高中發展委員會
  • 計劃開設13科選修科目。
  • 擬給予新高中同學選修2至3科選修科目。
  • 配合學生興趣和需要,提供較多選修科目的組合。
  • 籌劃通識教育科的課程發展。

課程安排[编辑]

學習課程 課程內容 比重
核心科目(必修)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通識教育(新高中)
45-55%
選修科目(選修)
  • 倫理與宗教(新高中)
  • 中國歷史
  • 地理
  • 經濟(不以英語教授)
  • 歷史
  • 旅遊與款待(旅遊及旅遊業)
  • 物理(不以英語教授)
  • 化學
  • 生物
  • 組合科學
  •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學原理)
  • 資訊及通訊科技
  • AD藝術發展(視覺藝術)
20-30%
其他學習經歷(課外活動)
  • 德育及公民教育
  • 社會服務
  • 與工作有關的經歷
  • 體育
  • 藝術(不是指選修科目中的AD)
15-35%
  • 其中通識教育及倫理與宗教是新高中所推行的全新課程,它們目的是引發學生多角度思考
    • 通識教育是延伸於小學的常識及舊高中的經濟與公共事務
    • 倫理與宗教是分析倫理與宗教,與舊高中的佛學所帶出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 舊高中的旅遊及旅遊業及會計學原理發展成旅遊與款待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舊高中的佛學(核心科目)、附加數學、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及設計與科技已被刪除
  • 新高中課程中,學校加入數學延伸課程M1和M2
  • 經濟及物理已經在第二屆新高中課程中轉為"以中文教授"

校園生活[编辑]

靈活學習支援  發掘不同潛能 聘請專業機構開設不同形式的資優教育課程,包括中、英文科的閱讀及寫作班,英文科的口語班,數學科的精英訓練課程,中史科的增潤班,地理科的考察及答題技巧深造班,生物科的基因工程訓練計劃,視覺藝術科的設計課程等。為學術上具優異表現的學提供應對更多挑戰和發展才能的機會。[5]

推廣閱讀 為擴濶學生的閱讀領域,協調各科的科本閱讀計劃,部份科目如化學科、中國歷史科、歷史科、通識科等會在圖書館展出書目,生物科及科學科老師更會於課堂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向學生介紹及讓學生借閱與科目相關書籍,鼓勵學生閱讀不同範疇的圖書。 [6]

佛化價值觀教育 建立助人精神 學校注重價值教育,培育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透過「SmartTeen義工大使」活動,以多元培訓和服務體驗等形式,建立學生的同理心,化身「義工大使」在校園推廣互助互愛的風氣,更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將關愛帶給有需要人士。[7]

多元迎新活動 融入校園生活 「大哥哥大姐姐計劃」 - 先為高年級學生提供掌握領導能力和人際相處溝通技巧的培訓活動,繼而定期與中一同學分組聚會,作出不同的指導和建議、「多元智能躍進計劃」,讓參加的學生接受紀律及團隊訓練,提升自律、自信、團隊精神和抗逆能力。

「中一新生迎新計劃」- 涵蓋中、英、數三科的升中適應銜接課程、中一迎新活動,以及在戶外營地進行連串活動,培養合作、溝通和紀律的「中一Get Set Goal挑戰營」,使他們更有信心成為該校的一分子。 [8]

語言政策 以「母語教學、中英兼擅」為目標,加強學生以英語溝通和學習的能力。因此,學校不惜以額外資源將一個正常課室打造成為英語角 (English Corner),並增加外籍教師的師生比例,讓學生能夠從校園生活中常以英語溝通和學習,以提高整體的英語水平。[9]


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编辑]

著名/傑出校友[编辑]

注釋[编辑]

  1. ^ 《香港憲報》1977年第6期公告第364號:房屋委員會招標公告
  2. ^ 又名:語言學習室 / 教學資源中心 / 多媒體學習中心
  3. ^ 新高中課程,經濟和物理科以英文作教學語言,但組合科學中,物理科則以中文作為教學語言
  4. ^ 2008-2009年度應會伸延至中三級
  5. ^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664494/.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6. ^ https://www.byknmc.edu.hk/CP/pG/41/247/42.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7. ^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664494/.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8. ^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664494/.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9. ^ https://www.byknmc.edu.hk/Gallery05/Single/774/activity/5.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0. ^ 四社分別為藍、綠、黃、紅。原本為五社,但紫社已取消
  11. ^ 薪火相傳 — 吳卓蔚校友.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