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菲利普·贝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利普·贝当
Philippe Pétain
 法兰西国国家元首
锡格马林根临时政府委员会
任期
1940年7月11日—1944年8月20日
前任阿尔贝·勒布伦
继任夏尔·戴高乐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统)
第119任法国总理
任期
1940年6月16日—1940年7月11日
总统阿尔贝·勒布伦
前任保罗·雷诺
继任皮埃尔·赖伐尔
 安道尔大公
统治
1940年7月11日—1944年8月20日
前任阿尔贝·勒布伦
继任夏尔·戴高乐
个人资料
出生1856年4月24日
法兰西帝国加来海峽省科希阿拉图尔
逝世1951年7月23日(1951岁—07—23)(95岁)
法兰西共和国旺代省约岛
墓地 法国旺代省约岛茹安维尔港法语Port-Joinville
政党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维希法国
服役 法国陆军
服役时间1876-1944
军衔二级中将英语Divisional general
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奖励法国元帅
西班牙军事勋章英语Military Medal (Spain)

亨利·菲利普·贝当(法语:Henri Philippe Pétain法语:[ɑ̃ʁi filip petɛ̃];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法国陆军将领、政治家,是法国维希政府元首、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末代总理,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在战后被视为叛国者。

贝当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法军总司令,带领法国德意志帝国对战,尤其是凡尔登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在法国有民族英雄之誉。在战争中,相较于部分同僚的进攻至上,他提倡大量的火炮压制,并喜好发动一系列代价较小的攻势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这点与17世纪的法国名将蒂雷纳子爵有部分相似之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他向入侵法国纳粹德国投降并与之合作,因而被视为法奸,战后被判死刑,经特赦改为终身监禁

早年[编辑]

贝当于1856年4月24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加莱省,是一个天主教农民之子,母亲早逝。在巴黎围城战 (1870年—1871年)时,他还是巴黎城外的一名学童。[1]贝当于1875年考入圣西尔军事学校,在1876年加入法国陆军。一战前贝当在军队中升迁缓慢,当了5年少尉,7年中尉,10年上尉。1900年才升为少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编辑]

贝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法国英雄,被称为“凡尔登的救星”。在1914年开战时,贝当年纪已高是一个正待退休的上校,战争开始后被升为旅长,但仍是上校军衔,后升为师长,在10月任第二军军长,1915年7月升为第二军团司令,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指挥当地法军击退德军进攻。1917年贝当升为法国陆军总司令,拯救了因尼维尔攻势失败而崩溃的法军士气,经常到前线聆听士兵的意见,致力改善军队的褔利而成为英雄,1918年11月以中将军衔升任法国元帅

战间期[编辑]

贝当在1929年福煦元帅逝世后,继其位出任法兰西学术院院士。1934年时曾进入内阁,任国防部长一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编辑]

菲利普·贝当的个人徽章是一个弗朗奇斯卡图案,也作为维希法国的非正式国徽使用.[2]
菲利普·贝当的个人旗帜

1940年5月13日,纳粹德国闪击西欧,法、诸国均被击败,英法盟军被围敦克尔克,法军虽在“红色方案”时期奋勇抵抗,但无法挽回颓势。执政的法国左翼政府达拉第雷诺等人召回正在西班牙度假的贝当元帅,并推举其为法国总理,企图依靠贝当在一战建立的威望,挽救法国战败的命运,万一失败,也可推卸责任。

6月16日晚,贝当奉命组阁,随即请求西班牙政府充当法国与德国谈判的中间人。次日,贝当下令法军停火,从而使法国在同德国谈判停战和议和条件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6月22日,法德停战协定被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法德(当时法国是战胜国)“停战车厢”正式签字,此时成了战败国的法国被迫接受苛刻屈辱的停战条件。法国分为两部分,包括巴黎在内的3/5的国土(主要是北方工业区)归德军占领,占领军的费用由法国负担。南部和西部(主要是农业区)为自由区;法国的空军、陆军裁到10万人;最重要的是,贝当政府必须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与德国“合作”。

1940年7月1日,贝当政府迁到南部小城维希,此后贝当领导下的法国一般称为“维希法国”。贝当被授予“国家元首”的称号并兼任总理,拥有召开和解散国民议会、制定行政立法、统帅军队、任命或撤换部长等多种权力。10月24日,贝当与希特勒在卢瓦河畔蒙图瓦尔会面。

1942年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后,德国和意大利即出兵占领和瓜分了法国南部地区,以确保轴心国在地中海的控制权。成立锡格马林根临时政府委员会,此后的贝当完全成为傀儡。1944年8月20日,贝当等人被德国人从维希带到锡格马林根软禁起来。

战后审判[编辑]

1945年4月,贝当回到法国接受叛国罪审讯,其后被定罪及判处死刑。在审理中,贝当拒绝承认法庭的合法性;曾在贝当手下服役的戴高乐将军亦对此次审判提出批评。及后贝当在8月获戴高乐以年老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功为由得以减刑至终身监禁;而其所有职务、头衔与中将军衔皆被褫夺,仅保留法国元帅头衔(法国元帅头衔是由法国国会所任命的荣誉头衔,并非军衔的一种,依权力分立原则,法国法院无权撤销此头衔)。贝当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约岛直到1951年去世。[3]

图集[编辑]

传记[编辑]

  • Richard Griffiths, Pétain, Constable, London, 1970, ISBN 0-09-455740-3
  • Herbert R. Lottman, Philippe Pétain, 1984
  • Nicholas Atkin, Pétain, Longman, 1997, ISBN 978-0-582-07037-0
  • Charles Williams, Pétain, Little Brown (Time Warner Book Group UK), London, 2005, p. 206, ISBN 978-0-316-86127-4
  • Guy Pedroncini, Pétain, Le Soldat et la Gloire, Perrin, 1989, ISBN 2-262-00628-8 (in French)

参考文献[编辑]

  1. ^ Horne, Alistair. 巴黎陷落:圍城與公社:1870-1871. 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X. ISBN 978-7-5139-3676-7. 
  2. ^ « Cachet de la sous-préfecture de Dinan, 6 décembre 1943, État français (Régime de Vichy) »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7-20., Académie de Rennes.
  3.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