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埃里希·昂纳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里希·何内克
Erich Honecker
1976年9月的何内克
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第3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任期
1971年5月3日—1989年10月18日
(18年168天)
前任瓦尔特·乌布利希
继任埃贡·克伦茨
 东德第3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76年10月29日—1989年10月24日
(12年360天)
前任维利·斯多夫
继任埃贡·克伦茨
 东德第2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71年5月3日—1989年10月18日
前任瓦尔特·乌布利希
继任埃贡·克伦茨
个人资料
出生(1912-08-25)1912年8月25日
 德意志帝国诺因基兴
逝世1994年5月29日(1994岁—05—29)(81岁)
 智利圣地亚哥
国籍 德国
政党德国共产党 德国共产党(1922–1946)
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1946–1989)
德国共产党(1990–1994)
配偶夏洛特·绍努埃尔
1945年结婚—1947年去世)

伊迪丝·鲍曼
1950年结婚—1953年离异)

玛格特·费斯特英语Margot Honecker1953年结婚)
儿女艾瑞卡(1950年出生)
索尼娅(1952年出生)
专业政治人物
获奖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英雄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英雄
苏联英雄 年颁授)
列宁勋章 列宁勋章 列宁勋章 十月革命勋章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勋章
签名

埃里希·恩斯特·保罗·何内克[注 1](德语:Erich Ernst Paul HoneckerIPA:[ˈeːʁɪç ˈhɔnɛkɐ],1912年8月25日—1994年5月29日),民主德国政治人物,曾经担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东德国务委员会主席。两德统一以后,他首先逃亡到苏联,但由于苏联瓦解,新政府俄罗斯联邦将其引渡德国。因他在冷战期间的所作所为,特别是指使士兵枪杀那些试图逃出何内克政权的192位东德人,被指控滥权叛国罪等罪行。不过,由于何内克患有癌症而获释,不久后在智利逝世,终年81岁。

早年[编辑]

童年和青年[编辑]

埃里希·何内克的父亲威廉·何内克(1881年-1969年)是名矿工,在1905年与卡洛琳·凯瑟琳娜·魏登霍夫(1883年-1963年)结婚。婚后他们育有6个子女:凯瑟琳(凯瑟)(1906年-1925年)、威廉(威利)(1907年-1944年,在匈牙利逝世)、芙烈达(1909年-1974年)、埃里希、格特鲁德(1917年-2010年)和卡尔-罗伯特(1923年-1947年)。埃里希·何内克于1912年8月25日在诺因基兴(今属萨尔州)的马克思-百灵街的家里出生,但是不久以后他的全家就搬到了现在诺因基兴管辖的维贝尔斯基兴市德语Wiebelskirchen

埃里希·何内克是社会主义青年组织青年斯巴达克同盟的成员。1926年,他加入了德国共产主义青年联合会德语Kommunistischer Jugendverband Deutschlands (1920),1929年,他成为了该联合会地方的领导人。1928年-1930年,埃里希·何内克从事于屋顶装修帮工的工作,并开始了屋顶装修的学习,但是他并没有完成。

政治生涯开始和反抗纳粹党[编辑]

1930年,18岁的埃里希·何内克加入了德国共产党。他的政治教父奥图·尼伯格德语Otto Niebergall是后来的德国共产党国会议员。1930年到1931年,埃里希·何内克在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学习。回国后他担任了德国社会主义青年联合会萨尔地区的领导人。从1933年开始德国共产党的工作在德国只能在地下进行。不过当时萨尔地区还不属于德国管辖,埃里希·何内克曾在德国被短暂关押,很快就被释放。

1934年,埃里希·何内克来到萨尔州发起了反对并入纳粹德国的运动。由于1935年1月13日德国的全民公决结果的失败,埃里希·何内克流亡到法国。8月,埃里希·何内克化名回到柏林。在反抗活动中埃里希·何内克和德国共产党干部赫伯特·韦纳德语Herbert Wehner(战后加入了社会民主党)并肩工作,1935年12月,埃里希·何内克被盖世太保拘捕,一批关于何内克在二战时期经历的秘密档案显示遭受审讯期间,他未能像外界普遍相信的那样严守秘密,很可能“出卖”了其他同志。不仅如此,他还托自己的父亲向纳粹求情,为此表示将“放弃共产主义信仰”。[1]直到1937年埃里希·何内克被以调查名义被关押在柏林莫阿比特的监狱。同年,埃里希·何内克被宣判入重刑监狱监禁10年,因此直到1945年3月6日他被关押在勃兰登堡-哥登监狱英语Brandenburg-Görden Prison

战后[编辑]

在被重刑监狱释放后,埃里希·何内克1946年作为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的创始人和主席直到1955年5月27日。他组织了从1950年开始的在柏林举办的三次德国青年聚会德语Deutschlandtreffen der Jugend,同时他在第一次德国青年聚会举行的一个月后被吸收进入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1956年埃里希·何内克在莫斯科培训停留期间亲身经历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党代会赫鲁晓夫关于去除斯大林主义的讲演。

埃里希·何内克是1961年8月建造柏林墙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之一。

家庭生活[编辑]

1947年到1953年,埃里希·何内克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自由德国青年联盟干部伊迪丝·鲍曼德语Edith Baumann (Politikerin),两人育有一女艾瑞卡(1950年—)。1952年12月,和他的第三任妻子玛格特·费斯特德语Margot Feist(两人于1953年结婚),两人育有一女索尼娅。

东德领导人[编辑]

1984年6月,何内克接见来访的朝鲜领导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

伴随着乌布利希的经济政治理论在中央的退出,埃里希·何内克的社会政治理论被选择。埃里希·何内克宣称他的理论是经济政治和社会政治的统一。在得到苏联领导人布里兹涅夫的支持后,埃里希·何内克于1971年5月3日作为瓦尔特·乌布利希的继任者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随后在1976年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何内克从1976年10月29日同时担任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作为维利·斯多夫的继任者)。埃里希·何内克的私人工作人员是学过记者专业的法兰克·约阿希姆·赫曼,他的长期秘书是艾莉·凯尔姆。

埃里希·何内克执政期间的主要外交成绩是:与联邦德国达成了两德基础条约,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谈判和民主德国被联合国接受为会员国。

另外埃里希·何内克在于1981年5月访问日本期间被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头衔。埃里希·何内克于1982年12月31日在万德利茨社区德语Wandlitz (Wandlitz)侥幸逃脱泥瓦工保罗·埃斯令的刺杀,埃里希·何内克的汽车在刺杀活动中从侧面被撞坏。埃里希·何内克于1985年被国际奥委会授予奥林匹克金质勋章

在内政方面:在文化艺术领域埃里希·何内克勾画出了自由和谐的趋势。 但同时他也通过规章取消艺文人士的国籍(如沃尔夫·比尔曼),以及利用史塔西(国家安全机构)镇压国内反对派。

在经济政策方面埃里希·何内克加紧推动国家和中央集权经济。在严峻的经济状况下,民主德国不得不从联邦德国接受上亿的信用贷款,使基本的生活水平得以维持。

1987年9月7日,埃里希·何内克出访了联邦德国,在波恩受到了联邦总理科尔的隆重接待。在访问联邦德国期间他走访了杜塞尔多夫、乌博塔、埃森、特立尔和拜仁州,同时在9月10日还走访了他在萨尔州的出生地。这次出访其实早在1983年就已经计划,但是一直受到苏联领导人的阻挠。1988年1月,埃里希·何内克对法国巴黎进行了国事访问。埃里希·何内克的最大的、也是他最终未能实现的目标是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此他在民主德国结束的最后一年改善了和犹太人战争委员会德语Jüdischer Weltkongress的关系,作为开启之门。

埃里希·何内克几乎得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有的重要荣誉勋章,其中包括卡尔·马克思勋章一等祖国荣誉勋章德语Vaterländischer Verdienstorden劳动英雄劳动红旗苏联最高荣誉勋章列宁勋章

1989年以后[编辑]

何内克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出席庆祝民主德国成立40周年的纪念活动

1989年10月6日至7日,何内克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出席庆祝民主德国成立4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上几百名自由德国青年成员在行进到主席台前时出人意料地齐呼:“戈比,帮帮我们!戈比,救救我们!”(“戈比”为戈尔巴乔夫的昵称。)1989年10月17日,埃里希·何内克召集了所有政治局委员,包括反对他的君特·米塔格埃里希·梅尔克召开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梅尔克宣称,埃里希·何内克必须对大部分民主德国的弊端的形成负责,梅尔克甚至威胁说:“如果埃里希·何内克不辞职,他将给出让埃里希·何内克名声扫地的消息。”次日,埃里希·何内克被迫以“健康因素”为由正式辞职。

1989年12月3日,埃里希·何内克被德国统一社会党开除党籍。1989年11月,民主德国最高法院展开了针对埃里希·何内克滥用职权和叛国罪的调查,他为此被关押,一天后又被释放。接下来埃里希·何内克和他的妻子暂时寄居在基督教牧师乌韦·霍尔默在洛贝塔尔德语Lobetal的家。之后埃里希·何内克夫妇在苏军驻贝利兹疗养院德语Beelitz-Heilstätten居住,直到1991年3月13日他们夫妇飞往莫斯科。在八一九事件后,掌权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不再保护以前的盟友,因此埃里希·何内克流亡到智利驻俄罗斯大使馆俄语Посольство Чили в России,当时民主德国在萨尔瓦多·阿连德政府倒台之后收留了大量智利政治流亡者。据埃里希·何内克妻子Template:Link-de玛格特的回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也都曾邀请过埃里希·何内克。

由于德国的逮捕令,埃里希·何内克于1992年7月29日被遣返回德国。尽管他患有肝癌,但是由于他对两德边界的逃亡者开枪射击的命令,还是对他在法庭上进行了审判。为埃里希·何内克辩护的是东柏林律师弗里德里希·沃尔夫德语Friedrich Wolff (Rechtsanwalt)。1992年,他在狱中加入了新组建的德国共产党。尽管有许多东德受害者的反对,但是由于埃里希·何内克的健康状况,对他的审判没有最终结束,而是于1993年由柏林宪法法院搁置。

1993年1月13日,埃里希·何内克飞往智利,与他的女儿索尼娅、智利女婿利奥·亚内兹和外孙罗贝托团聚。1994年5月29日,患有肝癌的埃里希·何内克在智利圣地亚哥逝世,终年81岁。其遗体于圣地亚哥中央公墓火化,骨灰盒由其遗属留存。[2][3][4]

个人生活[编辑]

玛格特·费斯特德语Margot Feist于1953年与何内克成为夫妇,直至何内克逝世。两人育有一女桑尼娅。费斯特同时也是东德的国家教育部长(1963年—1989年)。

荣誉[编辑]

注释[编辑]

  1. ^ 昂纳克Honecker,香港译昂立克,台湾译何内克

参考资料[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2. ^ Ed Stuhler: Margot Honecker. Eine Biografie. Ueberreuther, Wien 2003, S. 210.
  3. ^ Honeckers letzte Reise ins Exil: Der Passagier auf Platz 13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iegel.de, 12. Januar 2018, abgerufen am 17. Januar 2018.
  4. ^ Buscador de sepultado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abstellensuche) des Cementerio General de Recoleta, konsultiert am 16. August 2021 (spanisch).
  5. ^ Řád Klementa Gottwalda (PDF). 2015-01-17 [2019-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27) (捷克语).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

政党职务
前任:
自己
(第一书记)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76年-1989年
继任:
埃贡·克伦茨
前任:
瓦尔特·乌布利希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71年-1976年
继任:
自己
(总书记)
官衔
前任:
维利·斯多夫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1976年-1989年
继任:
埃贡·克伦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