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譚震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譚震林
譚梅城
新四軍時期的譚震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任期
1959年4月27日—1975年1月17日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
(第八屆)
任期
1956年9月28日—1966年8月
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任期
1975年1月17日—1983年6月21日
委員長朱德 宋慶齡(代) 葉劍英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書記
任期
1949年5月—1952年9月
前任劉英(至1942年)
繼任譚啟龍
個人資料
別名梅城
出生(1902-04-24)1902年4月24日(光緒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
 清朝湖南省攸縣
逝世1983年9月30日(1983歲—09—30)(8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籍貫湖南攸縣
民族漢族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葛慧敏(第二任)
兒女女兒:譚涇遠
兒子:譚曉光
父母父:譚瑞開
母:胡潤秀
學歷私塾
職業軍人革命家政治家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服役時間1927年-1954年
參戰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譚震林(1902年4月24日—1983年9月30日),別名梅城,男,漢族,湖南攸縣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有「譚老闆」的稱號[1]

譚震林早年參與井岡山鬥爭,曾任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紅十二軍政治委員、福建軍區司令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政治保衛局分局長,紅軍長征後留守蘇區開展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司令員、第六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第二師政治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中野戰軍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後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生平[編輯]

早年紅軍生涯[編輯]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3月17日,生於湖南省攸縣城關鎮。1911年入私塾學習。兩年後,在書紙店當學徒。20年代初期,在攸縣、茶陵組織發動兩次工人鬥爭。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攸縣工人糾察隊長,縣總工會宣傳幹事,縣黨部工農運動特派員。曾組織發動家鄉人民支援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展農民運動,解除反動武裝。

1927年冬,井岡山工農革命軍攻占茶陵縣城,譚震林被推舉為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並任工會主席[2]。年底,隨工農革命軍撤離,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投入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先後當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常委、副書記、書記和工農兵政府土地部長。1929年隨部隊進軍贛南、閩西,先後任紅4軍第2縱隊政治委員、第4縱隊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共紅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當選前委委員[3]

1930年6月,譚震林擔任紅十二軍政治委員。1932年任福建軍區司令員,參加了中共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指揮部隊取得水西渡、上杭、馬伏等戰鬥的勝利。1933年,譚震林因抵制批判「羅明路線」,而遭到嚴厲批判,被撤去福建軍區司令員職務[4]。1934年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後,譚擔任留守蘇區的中央軍區(留守部隊)「國家政治保衛分局長」(直屬中革軍委領導),蘇區中央分局委員,領導閩西南軍民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在此期間,受肅反擴大化的影響,以莫須有的罪名,和項英共同合謀處決(用大刀砍殺)了原紅12軍參謀長林野夫婦。1945年,中共七大為林野平反,並追認林野為革命烈士[5]。1935年,譚震林任閩西南軍軍委軍事部長,1936年任閩西南軍委副主席。

抗日戰爭時期[編輯]

抗戰爆發之後,在贛閩活動的中共游擊部隊與國軍進行談判,並獲得成功。1938年3月1日,譚震林與張鼎丞鄧子恢率領的閩西南紅軍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並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部隊北上[6]。譚震林隨即調任第三支隊副司令員,指揮馬家園戰鬥,開闢了皖南抗日根據地。1939年,譚震林指揮了繁昌保衛戰[7]。1940年,譚震林任江南抗日義勇軍司令員兼政委,創建東路抗日游擊根椐地。

皖南事變後,譚震林任新四軍第六師師長兼政治委員[8],蘇南區黨委書記,向日軍主動出擊八十餘次。1941年11月,由於日軍發動「清鄉」,新四軍無法立足,譚震林率第六師師部和第十八旅向江北轉移,進入江都寶應高郵地區。所部十六旅遭偷襲後,譚震林返回蘇南兼任十六旅旅長,整頓部隊。1942年3月,譚震林任新四軍第一師兼蘇中軍區政治委員,10月調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9]。1943年2月,譚震林擔任新四軍第二師兼淮南軍區政治委員,與羅炳輝領導淮南新四軍反擊日軍掃蕩,並擴大根據地。1945年,譚震林當選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編輯]

1947年,華東野戰軍領導人合影。左起:葉飛丁秋生韋國清鄧子恢陳毅唐亮粟裕陳士榘、譚震林。

中日戰爭結束後,中共部隊戰略調整,新四軍主力進入山東。11月宣布正式成立成立華中分局,譚震林為副書記,華中留下的新四軍合併成華中軍區,譚震林任華中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0]、華中野戰軍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譚震林同粟裕指揮蘇中戰役,獲得七戰七捷的重大勝利。1946年9月,粟裕指揮的華中野戰軍和陳毅指揮的山東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譚震林任副政治委員。合編之後,為了進一步在淮北地區打開局面,陳毅、粟裕決定發動一次大型戰役。此後,又參與指揮宿北戰役魯南戰役,此後轉入山東作戰。1947年1月,華東解放軍統一整編,譚震林任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代號「503」[11],參與指揮萊蕪孟良崮等戰役。

同年8月,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八個縱隊進攻豫、皖、蘇等地;其餘的二、七、九、十三縱隊等則由譚震林、許世友指揮,為東線兵團。而此時,國軍發起膠東戰役,連續占領萊陽龍口煙臺等地;譚震林率二、七縱由諸城北上,與許世友率部合擊范漢傑部,獲得膠河戰役勝利。隨後連續發動阻擊戰,並再次占領高密、海陽平度等地。1947年12月,東線兵團北上圍攻占領萊陽。1948年3月,譚震林任華野山東兵團政治委員,兵團西進攻克周村張店等地,擊破國軍在膠濟鐵路的西線防禦部署。隨後兵團突然回撤,返而攻克濰縣,使得膠東、渤海、魯南三個解放軍連成一片。隨後,兵團開始挺入津浦鐵路,5月,攻占泰安以及津浦鐵路沿線各國軍據點,逼近兗州。7月,發動兗州戰役總攻,並於13日攻克兗州,第十綏靖區司令官李玉堂化妝脫逃,國軍第十二軍軍長霍守義被俘。此外並派遣九縱阻擊濟南方面來援的吳化文部。

1948年8月,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抵達山東與山東兵團回師,決定進攻濟南。許世友與和譚震林率領十四萬部隊組成攻城兵團,其餘十八萬部隊歸粟裕指揮負責阻擊援軍。9月16日,攻城開始,原本負責助攻的東線集團指揮聶鳳智擅自把命令改為「主攻」,使得王耀武無法判斷解放軍主攻方向。24日,解放軍占領濟南城,國軍十一萬守軍全部或陣亡或求降,王耀武被俘[12]。11月,擔任淮海戰役總前委成員,參與淮海戰役的組織指揮,並指揮山東兵團參與碾莊戰役。1949年2月,譚震林任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治委員[13]。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譚震林指揮第7、第9兵團作為中集團強渡長江,在廣德圍殲中華民國國軍十萬餘人,此後率部隊進軍浙江。5月,解放軍攻占浙江大部,譚震林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浙江省軍區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譚震林兼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1952年起,出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職。1954年12月後,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等職。長期在中央和政府部門擔任領導工作。儘管軍功卓著,但由於較早轉地方工作,沒有授軍銜[14]。1956年,中共八大上,譚震林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中共八屆五中全會上,被增選為政治局委員[15]大躍進時期,擔任分管農業工作的中央書記處書記,表現活躍,對大躍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宣傳推廣了一些脫離實際的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就是其在《人民日報》文章中第一次引用的。晚年對此期間的錯誤坦誠內疚[16]

文化大革命中,譚震林受到衝擊和迫害,與江青陳伯達林彪集團發生矛盾。在1967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帶頭「大鬧懷仁堂」,和李富春李先念葉劍英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一起,同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員爭論,該事件事後被毛澤東、林彪等稱為「二月逆流」。會議快結束時,譚邊收拾文件邊生氣的說:「早知道有今天,我就不該參加革命,不該參加共產黨,不該活到六十五歲,不該跟毛主席四十年![17]」1971年林彪政治鬥爭失敗後,毛澤東對「二月逆流」成員有所寬容。1973年,譚震林在毛澤東的指示下,被恢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生活待遇,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1975年1月,他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並連任一屆。1978年,譚震林支持並推動了真理標準大討論[18]。1982年,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相關著作[編輯]

  • 《紅旗躍過汀江》 (將帥革命回憶錄) 譚震林 、張鼎臣等,1981人民出版社
  • 《譚震林紀念文集》 2002湖南人民出版社 ,文集分「題詞」、「照片」、「文選」、「回憶」和「傳記」5部分。
  • 《譚震林百年誕辰紀念文集》2002浙江人民出版社,收錄了譚震林不同時期的講話、文章和詩作,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他的生平和思想,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

家庭[編輯]

譚震林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妻子蔣秀仙於紅軍時期與譚震林結婚,半年多後死於肅反[19]。第二任妻子葛慧敏,原名田秉秀,1919年出生,1939年6月與譚震林結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浙江省委和華東局企業工委機要秘書、中央辦公廳譚震林機要秘書和譚震林辦公室主任,1994年1月31日在北京逝世。

譚震林有一子一女。女兒譚涇遠曾任中國科協綜合計劃局(計財部)局長,2000年退休。兒子譚曉光,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研究員[20]

參考文獻[編輯]

  1. ^ 谭震林为何被毛泽东当众称为“谭老板”?. 鳳凰網. [2011-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2. ^ 夏遠生.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湖南日報. 2011-05-21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0) (中文(簡體)). 
  3. ^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29日). 中共新聞網.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0) (中文(簡體)). 
  4. ^ 葉永烈.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14: 258. ISBN 978-7-220-09205-3 (中文(簡體)). 
  5. ^ 裴毅然. 红军代总参谋长龚楚之叛. 共識網. 2013-10-24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6. ^ 《張雲逸傳》編寫組. 张云逸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2: 126. ISBN 978-7-5154-0146-1 (中文(簡體)). 
  7. ^ 繁昌保卫战:五战五捷敌胆寒. 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2011-06-24 [2015-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0) (中文(簡體)). 
  8. ^ 功勋卓著的谭震林. 鳳凰網. [2011-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中文(簡體)). 
  9.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252.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簡體)). 
  10. ^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683 (中文(簡體)). 
  11. ^ 張光彩. 开国第一将粟裕.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08-24 [200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4) (中文(簡體)). 
  12. ^ 汪朝光.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3: 372. ISBN 978-7-2140-8098-1. 
  13.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325. ISBN 978-7-80237-381-5. 
  14. ^ 歐陽青. 1955年授衔还有哪7人曾被评为元帅和大将?. 新浪. 2012-08-14 [2015-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0) (中文(簡體)). 
  15. ^ 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举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16. ^ 張素華. 七千人大会谭震林李井泉曾希圣如何过关. 騰訊. 2012-10-14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0) (中文(簡體)). 
  17. ^ 《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毛主席、林副主席、周總理的重要講話》頁三五
  18. ^ 谭震林与《红旗》杂志针锋相对事件始末. 鳳凰網. 2009-08-17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0) (中文(簡體)). 
  19. ^ 谭震林从延安“告”来的姻缘. 哈爾濱: 新晚報. 2011-10-17 [2015-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8) (中文(簡體)). 
  20. ^ 实录:谭震林子女谭泾远、谭晓光访谈缅怀父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10-27 [2015-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4) (中文(簡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1949年5月-1949年9月
繼任:
江華
新頭銜 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8月-1955年1月
繼任:
沙文漢
新頭銜 江蘇省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8月-1955年1月
繼任:
惠浴宇
江蘇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中國共產黨黨徽 中國共產黨職務
新頭銜 中國共產黨杭州市委員會書記
1949年5月-1949年8月
繼任:
江華
前任:
劉英
至1942年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書記
1954年8月-1952年9月
繼任:
譚啟龍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政治委員
1949年5月-1952年2月
繼任:
譚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