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山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歡迎您來到山西省。這是一個中文維基百科的主題首頁。

山西省(紅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位置
山西省(紅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位置

山西,簡稱,又稱「三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并州」。山西省現轄11個地級市、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和85個。山西省與河北陝西河南內蒙古相接。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眾多的古遺址,號稱「地上文物中國第一」。傳說中都在今山西境內建過都;春秋時今山西省屬曾稱霸中原的晉國;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是北魏前期的首都;唐代時山西湧現了薛仁貴武則天狄仁傑等名人;五代五台山已成為聞名的佛教聖地;洪洞大槐樹是移民的大集合點;時的晉商名播中外。

山西坐落於黃土高原東部,省境內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西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溫差較大;夏季降水集中,春秋時間短。山西省有豐富的煤炭礦藏,煤炭工業在全省的經濟中占有很大比重。除3處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之外,山西省著名旅遊景點還有壺口瀑布、北嶽恆山晉祠喬家大院應縣木塔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山西人慣食麵食,喜歡在飲食里加醋,平遙牛肉傅山頭腦等是山西省的著名小吃。

更多資訊……


山西風光

平遙古城市樓

平遙古城中國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縣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清代晚期平遙曾是中國的金融中心,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國的一半以上,中國第一座票號「日昇昌」總部就設於城內。平遙古城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平遙古城的評價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圖說山西

彩繪人物故事漆屏
彩繪人物故事漆屏

彩繪人物故事漆屏,1965年11月出土於山西省大同市,是晉宣帝司馬懿胞弟東武城侯司馬馗的九世孫司馬金龍的隨葬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這件中國北魏時期的藝術珍品,現藏大同市博物館。漆屏展現的是列女故事,故事多出自西漢劉向編撰的《列女傳》。

山西故事

太原會戰抗日戰爭時期公元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間,中國第二戰區日本軍隊在山西太原附近地區進行的一場戰役。雙方指揮官分別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和日本華北派遣軍寺內壽一大將。這場戰役結束後中國政府在華北、西北的大規模戰事宣告結束,日軍成功取得大同一帶的煤炭資源。整個太原會戰包括天鎮、廣靈、靈邱、平型關、崞縣、原平、忻口、太原等戰鬥。

更多山西故事……

你知道嗎

刷新

今日山西


三晉名人

楊業楊繼業(?─986年6月18日),原名重貴山西太原人,諡忠武,五代時期後漢北宋軍事家,楊家將第一代人物,又被稱作楊老令公。因為雁門關役之後,遼兵看到「楊」字旗嚇得不敢作戰,所以人們都幫他起了個外號叫「楊無敵」。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楊業為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長期鎮守北方重鎮代州抵禦遼軍。後來北漢君主劉繼元降於宋太宗之後,楊業依舊堅持戰鬥,直至劉繼元親自招降。後楊業歸降北宋,任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主要負責與潘美共同防禦北方的遼國南下。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楊業出奇兵繞到雁門關以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楊業因此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雍熙北伐,潘美、楊業為西路軍主將。途中由於曹彬歧溝關戰敗,田重進、潘美蔚州戰敗,導致遼軍的優勢兵力正面與其決戰。耶律斜軫大軍來追,楊業主張避其鋒芒,但遭到王侁的譏諷,並詆毀他懷有二心。楊業作為從前朝歸降的武將,最忌諱他人的猜測。於是在明知前景不妙的情況下,毅然要求帶兵出征。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並且沒有得到支援,最後被包圍於陳家谷(今山西寧武),楊業見無人支援,拊膺大慟,全軍覆沒。其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楊業無限悲憤,決心以絕食來表白忠心,最後死於押解途中。

歡迎參與

山西專題歡迎您的參與!

不論是擴充條目、新建條目、更新主題頁面還是增加插圖,山西專題都熱切期待您的幫助!您的加入幫助山西專題變得更好!

如果您是山西維基人,歡迎您到這裡報到

山西省行政區劃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