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HTML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落選HTML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8年4月13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6年2月10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基礎條目 HTML屬於維基百科技術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電腦和資訊科技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電腦和資訊科技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資訊科技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互聯網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互聯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互聯網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教程與指南[編輯]

昨天,我在外部連結中加入了HTML教程和代碼的外部連結,今天發現被編輯Minghong以「Link Spam」的名義刪除。我感到非常不解。我的網站和本網頁介紹的內容相當契合,在HTML的英文網頁中,亦有Tutorials and guides(教程與指南)的外部連結提供,包含了HTML Source: HTML TutorialsHTMLQuick.com tutorials等外部連結。HTML教程和代碼和這些網站的內容和質量都很相似,所以希望能夠被加入到外部連結中。Blabla cn 2007年6月11日 (一) 00:37 (UTC)[回覆]

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採納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作者自行發表的來源不是可接受的資料來源。參見Wikipedia:可靠來源。—Skyfiler 2007年6月11日 (一) 03:04 (UTC)[回覆]

我提供兩個證據證明我提供的來源是能夠通過第三方查證的。dmoz網頁目錄:計算機: 互聯網絡: 網站設計和發展: 技術及素材: 學習指導google網頁目錄:計算機: 互聯網絡: 網站設計和發展: 技術及素材: 學習指導均收錄了我提供的網站,因此我認為此網站可以作為HTML教程和指南的學習參考。Blabla cn 2007年6月11日 (一) 15:39 (UTC)[回覆]

被搜尋引擎索引並不是出版,參見Wikipedia:可靠來源。就你的網站而言,看不出任何可靠性和權威性。—Skyfiler 2007年6月12日 (二) 01:59 (UTC)[回覆]

我引用的網頁目錄並非搜尋引擎。」dmoz是網景所主持的一項大型公共網頁目錄。由全世界各地的義務編輯人員來審核挑選網頁,並依照網頁的性質及內容來分門別類。」參見開放式目錄Dmoz。簡單來說,dmoz收錄的網站是需要經過篩選和審核的,而並非象搜尋引擎那樣只要網站存在就有可能被收錄。所以,把我提供的第三方查證簡單歸為」被搜尋引擎索引「不是一種恰當的說法。被dmoz收錄算不算出版的一種,這要看各人對於dmoz權威性的理解。有關dmoz的權威性歷來有很多爭論,詳細討論參見Dmoz。另外,Google就是基於dmoz來構架自己的網頁目錄的。

作為維基百科中的HTML條目,一種簡單的管理方法是僅僅收錄官方的也就是W3C的文檔和連結,這樣當然是最具有可靠性和權威性的方法。但是遺憾的是,官方沒有提供任何中文的文本,官方也只提供簡單的學習教程,這些並不足以教會初學者HTML。所以,在HTML條目中收錄適當的教程與指南的非官方連結是完全必要的,在HTML條目英文版的討論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類似討論。

如何來判定哪些非官方條目應當被收錄呢?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雖然通過搜尋引擎去查找」HTML教程「會得到多如牛毛的結果,但是可以很容易的剔除大部分低劣的、抄襲的、錯誤百出和毫無特色的站點。剩下的可以由編輯按照自己的觀感選擇值得推薦的站點,加入到新增的」教程與指南「段落中。另外一種工作量更小的方法,就是在dmoz網頁目錄:計算機: 互聯網絡: 網站設計和發展: 技術及素材: 學習指導進行篩選,當然這要看編輯對於dmoz權威性的信任程度。總之,我認為在HTML中文條目中,沒有」教程與指南「段落不是合理的做法。

對於站點的推薦標準,我也認為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政策,不過教程完整、示例充足、富有特點應當是最基礎的準則。基於此,我認為布啦布啦提供的HTML教程和代碼結構完整、內容易於理解、示例充足,並提供在線的HTML編輯測試頁面,因此是值得推薦的。—Blabla cn 2007年6月12日 (二) 11:03 (UTC)[回覆]

重複一遍,被連結並不是出版,出版者擁有出版內容的版權,而且在出版過程中有同行評審過程。自行發表的內容並未經過可信的第三方驗證公信力,其正確性沒有保證。從搜索你的網站的結果來看,沒有獨立於你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進行同行評審過的跡象。—Skyfiler 2007年6月12日 (二) 14:09 (UTC)[回覆]

Has HTML5 removed <b> & <i>?[編輯]

我記得是木有的啊,因為 b 和 i 元素還是存在的,只是 font 和 center 之類的消失了而已。。。 Unless you provide enough citation. Sky.6t 2012年5月24日 (四) 12:55 (UTC)[回覆]

檔案型別描述[編輯]

  • 使用中文有沒有問題?
<!DOCTYPE HTML
        PUBLIC "-//万维网联盟//DTD 超文本4.01严格版//CN"
        "http://www.w3.org/TR/html4/strict.dtd">


--布學吾樹(talk) 2012年9月27日 (四) 06:31 (UTC)[回覆]

不存在任何問題,屬於'標準通用標記語言與超級文本標記語言無關,'提問者應該是不懂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以及公共標識符等。

請求把「HTML」改名為「超文本標記語言」[編輯]

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命名常規之使用中文--InstantNull留言2012年12月19日 (三) 18:37 (UTC)[回覆]

已經有題為超文本標記語言的重定向頁了。--InstantNull留言2012年12月22日 (六) 20:55 (UTC)[回覆]
這只是條目的標題,內容都在正文裏,怎麼會出現指代不明的問題?--InstantNull留言2012年12月25日 (二) 22:13 (UTC)[回覆]
反對,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見WP:NAME#使用中文--Gakmo留言2012年12月24日 (一) 14:26 (UTC)[回覆]
那麼http呢?--InstantNull留言2012年12月25日 (二) 06:53 (UTC)[回覆]
http通常是網址的一部分,但該條目的主題是傳輸協定。--Gakmo留言2012年12月25日 (二) 15:05 (UTC)[回覆]
這與我們正在討論的問題似乎沒有關係吧,http就是傳輸協定啊。--InstantNull留言2012年12月25日 (二) 22:13 (UTC)[回覆]
HTML作為語言的名稱在中文中普遍使用,如同Java等名稱,較少見使用中文。「超文本傳輸協議」則在中文中較常使用。--Gakmo留言2012年12月28日 (五) 17:17 (UTC)[回覆]
未完成,未達成共識--YFdyh000留言2013年1月25日 (五) 23:09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HTML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15:5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HTML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5日 (四) 09:53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HTML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計算機信息 ==> 編程,提名人:徐亦樵已改成了! 2018年4月6日 (五) 21:30 (UTC)[回覆]
投票期:2018年4月6日 (五) 21:30 (UTC) 至 2018年4月13日 (五) 21:30 (UTC)

3支持:未達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0:4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