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文化遗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文化遗产包括在中国境内的珍贵历史文物、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亟待保护和传承。

推荐阅读

徐光启墓是明末大臣、学者、天主教教友领袖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及其部分亲属的墓地,位于上海市徐家汇光启公园北侧,占地3000平方米,高2.2米,为椭圆形大墓。徐光启于崇祯七年(1634年)逝世后,明思宗将他以一品官规格赐域赐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主教江南代牧区重修增建。曾一度被荒废,甚至变成菜园;1957年时一度重建。“文化大革命”时,变成了露天仓库,后遭到严重毁坏;1983年再次重修。2003年根据1903年墓制重修,后得到良好的维护。1959年5月26日及1977年12月7日,徐光启墓先后两次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广场

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又稱北山公园铁道兵纪念碑铁道兵纪念碑,是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鐵道兵紀念碑在1988年7月建成,旨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對开发大兴安岭的貢獻,並緬懷為此殉職的鐵道兵兵員。紀念碑由主碑、附碑、碑前雕塑三部分構成,主碑的造型是兩根由鐵道兵徵標連接起來的鐵路軌道,附碑上有描繪鐵道兵工作情況的浮雕,碑前雕塑的造型是一頭麋鹿(一說為馬鹿)。2005年1月31日,鐵道兵紀念碑列入第五批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关概念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单位以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或民间收藏。

古遗址指古代人类活动中形成的,现已不再使用的遗迹,包含古代聚落形式(例如城址、官署等)和古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留下的场所和遗迹,能够解释古代社会生活状况。

古建筑指建筑于古代的寺庙、殿宇、楼台、古塔、陵墓等建筑,能够反映建筑时的技术、工艺、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信息。

传统聚落指的是人类为居住和生活,历经较长时间演变而形成的建筑物、街区和附属设施,常常伴随有与物质遗产相伴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线路指代表人类迁徙、流动和交往的陆路、水路或两者的结合。由于其多包含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交流和冲撞,因而能够在沿线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得以体现。

文化景观是人类有意设计的公园或园林,或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原因,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或由于宗教、审美等因素形成的景观。

工业遗产指在工业生产中遗留的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审美等价值的遗存,包括厂矿、作坊等文物保护单位,机器等可移动文物和工业技艺等非物质遗产。

民间艺术指产生于民间,由普通民众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形式,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等、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

民俗指民众的生活习惯和风尚习俗,包括方言、节庆、仪式、禁忌等内容,常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特性。

维基专题

中国文化遗产专题是为中国文化遗产条目(包括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设立的维基专题,包含格式、条目评级等相关信息,欢迎参与或提出意见。

你知道吗

分类

欢迎参与

  • 提升:中国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条目以及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的条目

维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