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室町时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室町时代
1336年(室町幕府建立)-1573年(末代将军被流放)
足利二引两
之前建武新政
包括南北朝时代战国时代
之后安土桃山时代
君主天皇(名义上)
国王(实际上)
领袖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吉野朝廷天皇(至1392年)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室町時代
假名むろまちじだい
平文式罗马字Muromachi jidai

室町时代(日语:むろまちじだい,1336年—1573年),是日本历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室町

前后共经历16代将军,历237年。上承镰仓时代,下启安土桃山时代

概要[编辑]

足利尊氏对应大觉寺统后醍醐天皇在吉野建立的南朝,而在京都拥立了持明院统光严天皇建立了北朝,于1336年建立室町幕府。两个朝廷对立的南北朝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1392年闰十月,最后被北朝统一。以应仁之乱为契机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在室町时代诞生了由将军足利义满催生的北山文化以及足利义政推动的东山文化,是日本一个相当重要的时代。

而室町时代建立的时期,大约对应中国的元朝末年;室町时代末年即为明万历元年。

历史[编辑]

南北朝时代[编辑]

1335年,足利尊氏利用前往东国平乱时机,在镰仓反叛,1336年1月攻入京都,3月退出京都进军九州。以后醍醐天皇为代表的朝廷派遣新田义贞前往平叛,两军于兵库凑川决战,新田义贞大败,足利尊氏再次攻入京都,后醍醐天皇出逃,尊氏拥立光明天皇,并将后醍醐天皇监禁。

尊氏控制京都后,受北朝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室町幕府正式建立。同年12月,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宣布重开朝政。京都光明天皇朝廷为北朝,吉野后醍醐天皇朝廷为南朝,日本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室町幕府统治[编辑]

3代将军足利义满

1336年11月7日,室町幕府公布《建武式目》,标志着足利幕府统治的建立。成立早期由尊氏与同母弟足利直义共同执掌政事,并由足利家的执事高师直辅佐。然而1349年以足利直义、高师直两人不和为导火线,幕府内部发生被称为观应扰乱的动乱。经过数次局势变化后,最终以尊氏派击败直义派结束,足利直义本人也在1352年于镰仓逝世。此事让原本走向衰败的南朝一时间声势大涨,从正平一统开始曾数度夺取京都。1358年4月,尊氏病故,12月,由其嫡子足利义诠继任第二代将军。

足利义诠接任将军后,致力于恢复幕府权威,并成功促使本来隶属于南朝方的周防国大名大内氏与山阴道大名山名氏归降北朝。1367年11月足利义诠病故后,由嫡子足利义满接任。足利义满随后展现出强大的政治能力,除了拆解了势力足以威胁幕府稳定的大大名土岐氏、山名氏、大内氏外,也积极参与公家世界,成为首位出身清和源氏叙任太政大臣的人物。1392年,在足利义满的斡旋下,以南朝后龟山天皇禅位给北朝后小松天皇的形式,促使分裂近60年的南北朝统一。

一揆[编辑]

长期动乱中,广大的下层农民受害最深,反抗官府和统治者的抗争不断发生,被称为“一揆’(意为“揭竿而起”)。1428年9月18日,近江国醍醐乡的农民以德政为口号发动起义,史称“德政一揆”,起义得到广泛响应。1441年8月,德政一揆规模扩大,幕府不得不颁布“德政令”,宣布取消农民一切债务。9月14日,进一步发布“一国平均德政令”,不论身份贵贱、地位高低,一切债务全部废除。

灭亡[编辑]

1467年,幕府三管领中的细川胜元与四职中的山名持丰(山名宗全)等守护大名的争斗。其范围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战火遍及其他日本国土,史称“应仁之乱”。由于此一动乱,使日本进入将近一个世纪长的战国时代

1573年,织田信长流放最后一任将军足利义昭,室町幕府正式灭亡。

文化和艺术[编辑]

哲学[编辑]

室町文化是日本多种文化的融合。 在那个文化氛围不断变化的时代,武术文化在传统公家文化的基础上独树一格。 此外,国人,农民,甚至都市工商业者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平民文化。

文学[编辑]

建筑[编辑]

茶道[编辑]

参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