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室町时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室町时代
1336年(室町幕府建立)-1573年(末代將軍被流放)
足利二引兩
之前建武新政
包括南北朝時代战国时代
之后安土桃山時代
君主天皇(名義上)
國王(實際上)
领袖室町幕府征夷大將軍吉野朝廷天皇(至1392年)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室町時代
假名むろまちじだい
平文式罗马字Muromachi jidai

室町时代(日語:むろまちじだい,1336年—1573年),是日本歷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室町

前後共經歷16代將軍,歷237年。上承鎌倉時代,下啟安土桃山時代

概要[编辑]

足利尊氏對應大覺寺統後醍醐天皇在吉野建立的南朝,而在京都擁立了持明院統光嚴天皇建立了北朝,于1336年建立室町幕府。两个朝廷对立的南北朝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1392年闰十月,最后被北朝统一。以应仁之乱为契机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在室町時代誕生了由將軍足利義滿催生的北山文化以及足利義政推動的東山文化,是日本一個相當重要的時代。

而室町時代建立的時期,大約對應中國的元朝末年;室町时代末年即为明万历元年。

歷史[编辑]

南北朝時代[编辑]

1335年,足利尊氏利用前往東國平亂時機,在鐮倉反叛,1336年1月攻入京都,3月退出京都進軍九州。以後醍醐天皇為代表的朝廷派遣新田義貞前往平叛,兩軍於兵庫湊川決戰,新田義貞大敗,足利尊氏再次攻入京都,後醍醐天皇出逃,尊氏擁立光明天皇,並將後醍醐天皇監禁。

尊氏控制京都後,受北朝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室町幕府正式建立。同年12月,後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宣佈重開朝政。京都光明天皇朝廷為北朝,吉野後醍醐天皇朝廷為南朝,日本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

室町幕府統治[编辑]

3代將軍足利義滿

1336年11月7日,室町幕府公佈《建武式目》,標誌著足利幕府統治的建立。成立早期由尊氏與同母弟足利直義共同執掌政事,並由足利家的執事高師直輔佐。然而1349年以足利直義、高師直兩人不和為導火線,幕府內部發生被稱為觀應擾亂的動亂。經過數次局勢變化後,最終以尊氏派擊敗直義派結束,足利直義本人也在1352年於鎌倉逝世。此事讓原本走向衰敗的南朝一時間聲勢大漲,從正平一統開始曾數度奪取京都。1358年4月,尊氏病故,12月,由其嫡子足利義詮繼任第二代將軍。

足利義詮接任將軍後,致力於恢復幕府權威,並成功促使本來隸屬於南朝方的周防國大名大內氏與山陰道大名山名氏歸降北朝。1367年11月足利義詮病故後,由嫡子足利義滿接任。足利義滿隨後展現出強大的政治能力,除了拆解了勢力足以威脅幕府穩定的大大名土岐氏、山名氏、大內氏外,也積極參與公家世界,成為首位出身清和源氏敘任太政大臣的人物。1392年,在足利義滿的斡旋下,以南朝後龜山天皇禪位給北朝後小松天皇的形式,促使分裂近60年的南北朝統一。

一揆[编辑]

長期動亂中,廣大的下層農民受害最深,反抗官府和統治者的抗爭不斷發生,被稱為「一揆』(意為「揭竿而起」)。1428年9月18日,近江國醍醐鄉的農民以德政為口號發動起義,史稱「德政一揆」,起義得到廣泛響應。1441年8月,德政一揆規模擴大,幕府不得不頒佈「德政令」,宣佈取消農民一切債務。9月14日,進一步發佈「一國平均德政令」,不論身份貴賤、地位高低,一切債務全部廢除。

滅亡[编辑]

1467年,幕府三管领中的細川勝元與四職中的山名持豐(山名宗全)等守護大名的爭鬥。其範圍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戰火遍及其他日本國土,史稱「應仁之亂」。由於此一動亂,使日本進入將近一個世紀長的戰國時代

1573年,織田信長流放最後一任將軍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正式滅亡。

文化和藝術[编辑]

哲学[编辑]

室町文化是日本多種文化的融合。 在那個文化氛圍不斷變化的時代,武術文化在傳統公家文化的基礎上獨樹一格。 此外,國人,農民,甚至都市工商業者的地位日益提高,這產生了豐富多樣的平民文化。

文学[编辑]

建筑[编辑]

茶道[编辑]

參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