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拜占庭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羅馬帝國
Imperium Romanum
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

展示拜占庭帝國疆域變化的動態圖片

東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於公元286年實行東西分治後,於原帝國東部(相對於西部的西羅馬帝國)分離出的政權;其被當時的西歐世界視為有別於古羅馬的新政權,故其滅亡後西歐學界普遍稱之為拜占庭帝國。然而其國祚一千餘年期間仍自稱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 轉寫: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認為羅馬人(中古希臘語Ῥωμαῖοι 轉寫: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臘人」。帝國位於歐洲東南部,領土曾包括三大洲的亞洲西部非洲北部,是古典時代中世紀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時期稱其為ㄌㄧㄣˇ

關於帝國的起始紀年,歷史學界仍存有爭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東羅馬帝國雖然文化上有變化,但名義上就是原羅馬帝國存續下來的政權。主流觀點之一認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羅馬羅馬帝國政治中心東移,是東羅馬帝國開始的標誌。另一主流觀點認為,395年最後一位統治整個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的去世,標誌東羅馬帝國的開始。德國東羅馬學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這位皇帝首次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半分治)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紀年。其他觀點分別以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紀(希臘化開始)和8世紀(希臘化完成)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標誌。 (閱讀全文……

特色條目

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灣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經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拉丁帝國鄂圖曼帝國首都

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但該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稱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紀時,君士坦丁堡是全歐洲規模最大且最為繁華的城市。

後來拜占庭帝國逐漸衰落,領土範圍也縮減到君士坦丁堡及其周邊地區。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帝國攻陷,此後成為鄂圖曼帝國的新首都,再次繁榮起來。西方學者們習慣上將基督教治下(330年至1453年)的該城稱作君士坦丁堡,而將此後伊斯蘭教治下的城市稱作伊斯坦堡。如今,君士坦丁堡之名仍然被東正教沿用,教眾們將君士坦丁堡教會的領袖,亦是整個東正教會名義上地位最高的領袖稱作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君士坦丁堡亦以其宏偉的建築而聞名。著名的建築包括聖索菲亞大教堂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君士坦丁堡競技場黃金城門,大道與廣場在其間星羅棋布。在1204年和1453年兩次被劫掠之前,君士坦丁堡還保存著為數眾多的藝術和文學作品。在被鄂圖曼帝國攻克之時,該城已經逐漸破敗,但在此後得到了迅速的復興與發展,並於17世紀中葉再次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

相關人物

巴西爾二世,綽號「保加利亞屠夫」,馬其頓王朝東羅馬帝國皇帝(976年-1025年在位)。他從960年就已經是共治的統治者,在其父羅曼努斯二世963年去世之前巴西爾二世就和弟弟君士坦丁八世已經被加冕為共治皇帝,但在巴西爾二世成為皇帝之前,皇位歸屬於兩位將軍,尼基弗魯斯二世約翰一世。而巴西爾的舅祖父巴西爾·拉卡潘努斯則在985年之前實際統治著拜占庭,之後巴西爾二世才真正掌握帝國40餘年。在巴西爾二世統治時期,中世紀的拜占廷帝國達到極盛狀態。

巴西爾二世是拜占廷皇帝羅曼努斯二世之子,其母狄奧法諾有亞美尼亞血統。960年,巴西爾被他的父親確定為皇位繼承人。但當羅曼努斯二世在963年去世時,巴西爾年僅5歲,因此他與其弟君士坦丁都因年齡太小而被暫時排除了繼承皇位的可能性。狄奧法諾皇后與帝國的一名主要將領尼基福魯斯·福卡斯結婚,之後尼基福魯斯獲得皇帝的地位。尼基福魯斯二世於969年遭到謀殺,謀殺者約翰一世·齊米斯基斯繼承他的位置進行統治。約翰一世死於976年,此時巴西爾二世已經長大成人,於是他無爭議地登上了皇位。

主題

相關專題

清除伺服器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