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社会运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英语:Social movement)是由个体社会群体松散组织为了实现推动、执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会变革变化,而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的一种政治现象行动与集体。社会运动被描述为“组织结构和战略,这些结构和战略可能使被压迫人口能够提出有效的挑战,并抵抗更强大和更有优势的精英”。某些观点认为,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有其社会责任存在,单单有着善意,不代表这组织能负起社会责任,而近来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的关注也在增加。

精选条目

荃葵青游行是2019年8月25日的一次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游行,于香港荃湾区葵青区举行,起点位于葵涌运动场,途经葵福路杨屋道等道路,终点位于荃湾公园。游行由荃葵青游行筹备小组筹备,游行申请人为林启康,统筹人为余艺明。因应游行及集会所演变的冲突,人群管理特别用途车(水炮车)于当日首次出动,并于一小时内两度射水。

游行集会最终提早结束,而游行被香港警察(下称“警方”)清场后,有示威者转至曾发生疑似白衣人袭击事件的二陂坊一带破坏麻雀馆等商铺,并与数名警员爆发冲突,警方事后证实有军装警员开枪,是首次在处理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时开真枪。警方在游行当晚也拘捕了一名12岁岭南衡怡纪念中学升中一男童,他成为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中当时年纪最小的被捕人士。

是次游行集会引起了多方分别对警方执法示威者破坏的争议。多个港铁站和巴士路线因应是次游行集会而暂停服务,而港铁关闭车站的做法也引起了争议。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的部分康乐设施也因应是次游行集会而提早关闭。

精选传记

凯瑟琳·威尔逊·谢泼德(英语:Katherine Wilson Sheppard,1848年3月10日—1934年7月13日)是新西兰妇女参政权运动英语New Zealand's Women's Suffrage中最杰出的人物,也是新西兰最知名的女性参政者。她出生于英国利物浦,1868年随家人移居至新西兰。在新西兰,她成为了包括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英语Woma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在内各种宗教和社会组织的活跃成员。1887年担任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主管参政权及立法的全国负责人,在她任职期间,新西兰的妇女参政权事业得以推动。

谢泼德透过组织请愿活动和公众集会、给媒体致函以及与政治家建立联系等方式促进女性的参政权。她是新西兰首家由女性经营的报纸《白丝带》(The White Ribbon)的编辑。透过其娴熟的文风和极具说服力的演讲,她成功地促动了女性参政,让3万名支持者联署,向新西兰议会递交情愿书,呼吁赋予妇女参政权。 1893年,新西兰女性成功获得投票权。自此,新西兰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普遍选举的国家。晚年,她前往英国,协助当地的女性争取参政权,但因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回到新西兰。 1934年,谢泼德逝世。

欢迎参与

条目请求:
需要扩充或翻译的条目:
需要专家关注

相关主题

维基媒体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