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社會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英語:Social movement)是由個體社會群體鬆散組織為了實現推動、執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會變革變化,而用體制外的策略,來改變現有體制的一種政治現象行動與集體。社會運動被描述為「組織結構和戰略,這些結構和戰略可能使被壓迫人口能夠提出有效的挑戰,並抵抗更強大和更有優勢的精英」。某些觀點認為,非營利機構非政府組織,有其社會責任存在,單單有著善意,不代表這組織能負起社會責任,而近來對非政府組織的社會責任的關注也在增加。

精選條目

荃葵青遊行是2019年8月25日的一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遊行,於香港荃灣區葵青區舉行,起點位於葵涌運動場,途經葵福路楊屋道等道路,終點位於荃灣公園。遊行由荃葵青遊行籌備小組籌備,遊行申請人為林啟康,統籌人為余藝明。因應遊行及集會所演變的衝突,人群管理特別用途車(水炮車)於當日首次出動,並於一小時內兩度射水。

遊行集會最終提早結束,而遊行被香港警察(下稱「警方」)清場後,有示威者轉至曾發生疑似白衣人襲擊事件的二陂坊一帶破壞麻雀館等商鋪,並與數名警員爆發衝突,警方事後證實有軍裝警員開槍,是首次在處理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時開真槍。警方在遊行當晚也拘捕了一名12歲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升中一男童,他成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當時年紀最小的被捕人士。

是次遊行集會引起了多方分別對警方執法示威者破壞的爭議。多個港鐵站和巴士路綫因應是次遊行集會而暫停服務,而港鐵關閉車站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部分康樂設施也因應是次遊行集會而提早關閉。

精選傳記

蒙蘇農多高棉語ម៉ម សូណង់ដូ),或譯曼·索南多;1942年2月13日,是柬埔寨電台記者,擁有柬埔寨、法國雙重國籍。他是金邊蜂巢電台東主兼台長;保護記者委員會曾於2012年形容蜂巢電台是「柬埔寨少數獨立的新聞傳媒之一」。他同時為蜂巢電台擔任時事評論員。

蘇農多曾因報導的問題而三度入獄:2003年他被控「煽動暴亂」,因而入獄,2005年又因誹謗罪而入獄,2012年再因叛亂罪而入獄。2012年,他被當地法院判監20年,此判決引來人權團體抗議,而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亦在和柬埔寨首相洪森會面時對該案件表示關切。2013年3月,上訴法庭推翻原審裁決,而蘇農多則因引致社會動盪而被判處緩刑5年。國際特赦組織稱,該判決「為柬埔寨國內言論自由的促進邁出積極一步」,不過他們補充道:「蒙蘇農多一開始就不應該被囚禁,而他的定罪看來毫無根據。」蘇農多在法庭宣判後出獄。

精選圖片

2000年5月,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學生在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的反同性戀示威者面前接吻。

Photo credit: Paul M. Walsh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主題

維基媒體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清除伺服器快取